批评家不再无动于衷
(2009-12-21 17:21:14)
标签:
批评家文学博士辛唐米娜经典作品周瓒文化 |
分类: 文学评论 |
陈福民(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博士):今天我们坐在这儿,包括一些年长的、一些年轻的,我想重复我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不管你本人对这个东西在价值在情感上在审美判断上持一种什么态度,但是你必须意识到一种过去没有被你注意过或者不屑于注意、没有引起你真正重视的一种文学运动、一场真正的写作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并且必将蔚为大观。就这一点提醒我们作为搞批评搞研究的人,你必须正视这个现象,不能再无动于衷。
周瓒(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博士):我觉得不能用“70年代”对这套书进行整体化的描述,如果要进一步地讲述这套书的话,应该发动一些比较活跃的批评家对这些写作进行归纳,用新的命名来命名这些写作。我在网上也接触了一些青年作家,比如现在网上有个网名刺小刀的比较活跃的人叫胡坚,是个中学生,现在上大学了,已经出了一本书《愤青时代》。他很崇拜王小波,写得非常像王小波的风格,但他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其实我们还是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批评这些作品的。不要以为我们自身的批评资源对他们就不好用了,我们要相信自己,作为一个批评家我们也在积累各种批评的方法,我们的审美也在提高嘛。我们可以从批评的角度对这套书重新分类。70年代并不是铁板一块的,70年代有很多潮流,不能一概而论。
彭想林(武汉诚成御风公司,出版策划人):周瓒博士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我们用现有的方法是可以对现在这些作品进行批评的。比如用反映论的观点看这套书中的几个专栏作家,像兔子、菊开那夜、程灵素、辛唐米娜等,她们大都活跃于时尚杂志,作品为都市白领所钟爱,她们的写作特色,就是中产阶级话语扩张;从鬼金表现的饥饿、李师江表现的动荡不安来看,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社会重组以及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带来的一部分人生活的边缘化;我们也可以用荒诞、黑色幽默、象征等来批评杜鸿、陈希我和吴晨骏的作品。但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总会觉得有欠缺,因为它还是不能发掘这些作家作品的一些重要特质。我看过《羊城晚报》上有郭小东教授的一个说法:他说现在的新生代无非是个人话语、身体写作、性和**,以及所谓不知所云的后现代及各种主义的表达,这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早已表演得轰轰烈烈。郭小东和我是好朋友,但他这种说法我还是觉得有些问题。如果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很多大师的经典作品都可以还原为一些有限的神话原型,是不是这些经典作品就没有意义了呢?我认为时代特征是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要素。当然,还有个性。写得像某个大家也只能说明他还是习作者,而每部作品只有觉得它具有不可替代性才会选择。
周瓒(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博士):我觉得不能用“70年代”对这套书进行整体化的描述,如果要进一步地讲述这套书的话,应该发动一些比较活跃的批评家对这些写作进行归纳,用新的命名来命名这些写作。我在网上也接触了一些青年作家,比如现在网上有个网名刺小刀的比较活跃的人叫胡坚,是个中学生,现在上大学了,已经出了一本书《愤青时代》。他很崇拜王小波,写得非常像王小波的风格,但他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其实我们还是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批评这些作品的。不要以为我们自身的批评资源对他们就不好用了,我们要相信自己,作为一个批评家我们也在积累各种批评的方法,我们的审美也在提高嘛。我们可以从批评的角度对这套书重新分类。70年代并不是铁板一块的,70年代有很多潮流,不能一概而论。
彭想林(武汉诚成御风公司,出版策划人):周瓒博士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我们用现有的方法是可以对现在这些作品进行批评的。比如用反映论的观点看这套书中的几个专栏作家,像兔子、菊开那夜、程灵素、辛唐米娜等,她们大都活跃于时尚杂志,作品为都市白领所钟爱,她们的写作特色,就是中产阶级话语扩张;从鬼金表现的饥饿、李师江表现的动荡不安来看,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社会重组以及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带来的一部分人生活的边缘化;我们也可以用荒诞、黑色幽默、象征等来批评杜鸿、陈希我和吴晨骏的作品。但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总会觉得有欠缺,因为它还是不能发掘这些作家作品的一些重要特质。我看过《羊城晚报》上有郭小东教授的一个说法:他说现在的新生代无非是个人话语、身体写作、性和**,以及所谓不知所云的后现代及各种主义的表达,这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早已表演得轰轰烈烈。郭小东和我是好朋友,但他这种说法我还是觉得有些问题。如果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很多大师的经典作品都可以还原为一些有限的神话原型,是不是这些经典作品就没有意义了呢?我认为时代特征是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要素。当然,还有个性。写得像某个大家也只能说明他还是习作者,而每部作品只有觉得它具有不可替代性才会选择。
前一篇:与狼共舞
后一篇:中国版小鬼当家《追》剪辑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