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动中国》之枝江酒业篇】
(2009-08-25 10:16:57)
标签:
枝江大曲品牌建设名动中国蒋红星 |
分类: 羊皮书卷 |
6月18日上午9时,蒋红星从外面回来,浑身风尘仆仆的样子。见到我们,他说,昨天雨下得太大了,去工地上看了看,查查有没有损失。蒋红星说的工地,指的是枝江酒业2万吨基酒建设项目。坐定之后,点燃一枝烟,蒋红星的心慢慢回到了办公室里,我们话题便从“枝江大曲”这个品牌开始了。
对“枝江大曲”,蒋红星应该是如数家珍。可是,他的声音却低沉而稳重,娓娓道来,显得平和而内敛,鲜有那些成功品牌拥有者的豪气与奔放。切入正题之后,他说,“品牌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具有多重价值。”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的话锋一转,“但是,品牌建设必须遵从品牌自身的规律,这一点非常重要。”
说到品牌建设,他在回顾枝江酒品牌建设过程时,特别强调两个品牌自身的特点,首先是企业必须有着强烈的创造品牌的欲望和冲动,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创造品牌很好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就要求企业的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天两天,甚至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长远的事。所以,如果企业本身如果没有这种冲动,没有这种欲望的话,光造政府来推动,它就不能持之以恒,甚至半途而废。这一点,他的体会非常深切。
再一个就是,企业品牌自身的价值。蒋红星说,“不管哪个行业,不管是技术门槛也好,还是资金门槛也好,它总是有办法解决的。而且在短时间内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但是,恰恰在品牌创建及其内在价值提升上,是最难在短时间解决或逾越的一道关口。不管你采取什么办法,要想在短时间内,弄出一个让广大消费者都能接受的品牌,那实在太难了。所以,品牌建设必须持之以恒。”
蒋总的这些话,都是他的切身体会,或者说都是他们曾经靠付出代价、曾经走过的弯路换来的。也就是说,从当年到如今,即便是如此著名辉煌的枝江酒,在品牌建设上,他们同样和当年那些摸着石头过河的企业一样,走过弯路。而正是这些教训,为他们后来的跨越与腾飞,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品牌建设经验。
就是这段“弯路”,蒋红星曾在一篇题为《百年品牌,我们的珍爱》的文章里,一针见血地写到过:“关于枝江大曲的品牌建设,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曾在几年前,枝江酒业听取不少人提议给枝江大曲更名换姓,冠以叫得响又赶时髦的‘名字’,我们也曾打出过一些新牌子如“三峡宴”什么的,人们对枝江大曲,枝江小曲倒是铭记在心,甚至情有独钟,事实让枝江酒业人清醒地认识到,塑造自己的品牌,关键在对产品内在质量的把握和企业形象的完善,决不能急功近利,靠华而不实的‘一招鲜’。枝江大曲本身有着近200年历史,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何必抱着‘金娃娃’再去寻找新的名字,又有什么名字能比枝江大曲在人们心中更有亲和力和不可替代的熟悉感呢?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心一意做枝江品牌的战略早已在我们心中扎下根来,枝江大曲的品牌从风靡荆楚,逐鹿中原,进攻武汉到挺进全国,如今已是连续6年进入中国白酒行业十强。”
那么,这段“弯路”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在蒋红星的文字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来龙去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