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网报道我们的文学活动:钟健夫访谈

(2009-08-06 11:55:12)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钟健夫

中国

文化

分类: 羊皮书卷
                              创意和资本,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人民日报社《信息导刊》  本刊记者 田晓旭 作者:田晓旭 日期:2009年08月04日 访问次数:

创意产业是第二次现代化!”这是著名创意与品牌专家、波比文化创意网CEO钟健夫于2007年提出的观点。在“创意产业”这个名词还远没有如今这样普及的时候,钟健夫便开始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与呼。多年的品牌策划与创意经验让钟健夫对创意产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他而言,创意是从来不曾缺少的;而对于当下中国的创意产业而言,最需要而又最为短缺的,无疑就是资金。正如钟健夫所说—— 

 

内涵在创意

 

记者: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强调的是创意。如何发掘好的创意?

钟健夫:我想,“读图时代”一词的创造和推广,就典型地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内涵。1998年,我们广州东方之灯工作室推出《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外国文化思潮和人物。究竟用什么方式来推广呢?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词——“读图时代”。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很快被媒体和社会接受,从此“读图时代”引导了整个中国的出版潮流。2009年6月12日,我用Google检索,网上约有 2,200,000 项符合 "读图时代" 的查询结果,这是一个巨大的、惊人的数据。

我们只是民间的文化创意人,手中没有任何行政权力,竟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同,说明创意的力量非常强大。2006年,我们创办波比文化创意网后,南京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曾军给我们写信称:“读图时代”作为一个中国式的独创性语汇,它现在已经成为视觉文化研究中的“专有名词”甚至术语了。我查到,就在这短短的七八年间,涉及到“读图时代”的文章(主要是指学术论文和学术文章,一般报章上的文字还不算)就要近两千篇,已有好几个研究生论文和专著也用了“读图时代”的名字。

发掘好的创意,需要用创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创意是发挥蕴藏在人们中间的创意力量,很多活动吸引人们参与,引导人们创意、创造、创新,以此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记者:波比文化创意网成立之后,推出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新创意?

钟健夫:至少有三大创意。第一,香港回归20年之际,我们提出要在深圳和香港边界创建“回归门”的建议,并设计了效果图,深圳《晶报》进行了多版报道,深圳文博会专门派人请我们去展出,提供免费场地。现在,我们的创意稍有改变,就是希望将“回归门”建在香港与澳门之间的海面上,即著名的伶仃洋上,从筹建中的“港珠澳大桥”上一眼便能看到,成为凝聚重大历史事件的人文景观。

第二,我们提出了“后王小波时代”。在王小波逝世1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了波比网、天涯社区和王小波论坛,以“后王小波时代”为题征文,并出版了小说卷和散文卷两本结集。

第三,为了给3G手机提供原创内容,我们发明了一种可选择、无限分枝的“树型叙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无数的人一起创作和消费。目前我们已经根据这种模式创作了60多部手机动画。

 

持续经营靠品牌

 

记者: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价值如何体现?作为中国创意产业第一原创网,波比文化创意网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的?

钟健夫:品牌就是识别。品牌就是认同。品牌是防止他人入侵的壁垒。品牌是新产品的发射基地。品牌是一种生活方式。品牌是一种价值观。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必须品牌化才能持续经营。我们通过下列方式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

第一,始终突出创意和原创性。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网不少,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办的,以信息、政策、法规和服务为主,不组织或很少组织原创活动。我们波比文化创意网是一个原创平台,主要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作品。

第二,将动漫、出版、文学三个方向整合起来。我们有动漫频道和文学频道,汇聚了大量原创作品,长期组织季度文学评选。组织和推荐出版了《杏烧红》(中国第一部社会推理小说,已经再版)、《蔷薇阵》(中国第一部文化推理小说,正在畅销)、《炭烧老广》(广州饮食风情漫画)、《2006中国玄幻小说年选》、《后王小波时代》、《我们去红旗厂看王二盛》、《医行天下:一个“海归”的中医之旅》(已经再版)、《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香港名医朱增祥拉筋复位法》(正在畅销中)等大批作品。

第三,将采用品牌共用的方式进行经营。即众多创作者通过签约,共同使用一个品牌。比如,大家一起来创作手机动画,人物形象一样,只是作者不同而已。

 

记者:波比网创办至今,集中了多少文化创意人士?作为文化创意从业人员而言,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创意?

钟健夫:目前波比网约有10万个注册ID,其中约1/10的注册者是参与创意的。这些人虽然大多数是非专业、非主流的边缘作者,但他们最具原创精神,有强大的创造力。

依托于网络的创意产业,如何保护自己确实是大问题。目前我们也只能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应对。比如,作品被抄袭。一般来说,文字作品在网上发表之后,有可能被人抄袭和模仿。但现在网络搜索很发达,简单的抄袭很容易被发现,因此,抄袭不是最应担心的问题。再如,被无偿阅读和观赏。有人说互联网是分享经济,只要你愿意公开发表,就表示你愿意将自己的作品被无偿阅读和观赏,否则就不要发到网上来。另外,网上成名作,印成纸质作品,销量更大。这也是我们在金融危机下转向纸质出版的原因之一。网络创作,网下销售。

另外,创作过程的泄秘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需要创意者的诚信,也需要有合理合法的协议,设置特殊密码,让无关人员很难知道我们的创作过程。

 

创意资金不可少

 

记者:您认为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哪些制约瓶颈?如何突破瓶颈?

钟健夫:资金!文化创意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他们很难得到足够的起动资金。过去说,创意就是资本,似乎创意产业只要有创意就行,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没有足够的金融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将无所作为,这是我们几年来的深刻经验!

比如,我们创作了60多集手机动画,在广东我们联系中国移动(东莞分公司),他们感觉非常好,愿意播出,但不给我们任何报酬!我们没有收入,就不可能组织再生产。事实上,许多SP公司看到我们的手机动画,非常激动,强烈要求播出,最后签约时才说只能无偿播出。类似的情况,我们只好放弃合作。我们是CP,搞内容原创的,作品播出没有收入,就不可能持续经营。当然,如果有风险投资,我们可以采用广告模式,没收入没关系,我们只要市场占有率,然后靠广告收入争取持续经营。我们准备将企业迁入北京,希望你们能帮我们介绍一些投资者。

眼下正是金融危机,我们及时做了调整,一方面是尽可能减少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向传统的纸质出版方向靠拢,做容易控制的事。我坚信会渡过难关。

http://www.people-info.com.cn/?thread-786-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