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悟评
(2023-12-07 13:18:24)
标签:
国学论语子贡温良恭俭让王蔚 |
分类: 网海采撷 |
“温良恭俭让”悟评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注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子贡(前520~?):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善辩且通达。他的成就很大,是外交家,也是商人,还是政治家。子贡对孔子非常尊敬,孔子死后,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
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
邦:诸侯的封国。
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谦恭、俭朴、礼让。
其诸:大概,或许。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到了某个国家,总是能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能做到这样,是他自己求得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性情温和,心地善良,态度谦恭,生活俭朴,行为礼让,他是靠这些得到的。夫子求得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方法不一样吧?”
【悟评】
我们常说“温良恭俭让”,许多人认为这是孔子说的,其实不是孔子说的,是孔子的学生端木赐说的。“温良恭俭让”是子贡对孔子形象的概括,这段话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期。
首先说说这个“俭”字。许多人认为这个“俭”是节俭的意思,非也。这个“俭”是“约束”的意思。
约者何也,约之以礼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
约者何也?君子慎其独也。
因此,温良恭俭让完整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谨、约束、谦让。
自端木赐发明这句话以后,温良恭俭让便成为君子的代名词,也成为孔子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孔子一个爱好学习的人,孔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周游列国时,孔子到某个国家必定很快了解当地的情况。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是别人主动告诉夫子的呢?还是夫子自己求来的呢?这让子禽有些疑惑,他就去问端木赐。端木赐就告诉他,当然是夫子自己求来的。夫子是靠什么求来的呢?夫子是靠“温良恭俭让”求来的。
如果你温和、善良、恭谨、约束和谦让,别人就愿意把真实情况告诉你;如果你恰好相反,你就得不到真实情况。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指出,搞好调查研究要注意两条,一是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二是不要摆架子。其实,这与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的时候我老娘就告诉我,要想路变短,就要嘴变甜,意思是问路的时候要称呼别人,而不能“哎、哎”的没有礼貌。该叫大爷的时候叫大爷,该叫叔叔的时候叫叔叔。这可能是我老娘对我进行的最早的启蒙教育。这十个字使我终身受用。细想想,老百姓代代相传的各种生活智慧,有许多可以从《论语》中找到源头。毋庸置疑这是其中之一。
这使我想到那句著名的老话,“百姓日用而不知”。
然。
资料来源:滨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作者简介:王蔚,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财经大学农研中心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特聘专家。
———————————————
何光友律师,1995年转行专职律师
微信公众号:绿叶儿荷
151 9819 4255(手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