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市场调节”是怎么回事。所谓市场调节,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价格调节。交易当事人通过价格的指引,决定自己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完成资源的配置。产业升级或转型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替代关系,比如手机业取代传呼业;第二种是转换关系,比如汽柴油汽车业转换为电动汽车业。这两种方式,靠市场自发调节,都不会平滑实现。如果被替代产业体量足够大,又由于要素跨部门转移的成本过高,只能以被替代产业的资本湮灭和产业工人失业为代价。第二种情况,要完成的产业升级将是一个漫长且代价高昂的过程。还是以汽车行业为例,靠价格调节,只有在石油价格超过200美金一桶时,新能源汽车才能显示出商业价值,而这时的经济很可能已经在高能源价格的挤压下出现严重的滞涨局面。历史经验证明,没有政府产业政策引导的产业升级,都是以经济危机的方式实现的,而最后还是要政府施以援手,才能走出危机。
目前的问题,不是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而是怎么干预。事实上,政府职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职能错位,主要体现在:一、目标的错位——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而不是调节经济结构;二、手段的错位——只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而缺乏产业政策的配合;三、立场的错位——政府总是选边站,而不是制定互利的政策;四、方向的错位——钱向出问题的企业和部门投,而不是投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领域。由于这些职能错位,政府干预的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去,于是,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诉求:取消所有的国家干预。这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政府和市场都各有缺陷,好比一个瘸子和一个瞎子,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只靠其中的一个,注定是不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