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问题出在我们货币政策的盲目性上。在当年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政策时,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这些政策会带来什么结果,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在“洼地效应”,“沙地效应”和“漏斗效应”的综合作用下,钱流到了我们最不希望它流到的地方,以致出现经济下滑,却不敢实施刺激政策,害怕通胀和资产价格虚高;面对CPI上涨和房产价格飙升,又不敢过分紧缩,害怕伤及实体经济,出现首鼠两端、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
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采用紧缩政策,按照货币运行的流体力学原则,也是最先从高地(实体经济)撤出,当实体经济因为缺水而成为一片荒漠时,流动性才会依次从金融、地产中流出。可这时,整个经济已经是一地鸡毛了。这无异于自己往危机的火坑里跳,是下下策。那么,政府坚持不出手干预,任由市场自发调节,让钱荒自身自灭,是可取的策略吗?答案是否。因为上述“洼地效应”、“沙地效应”和“漏斗效应”,在政府不对流动性做引导的情况下,并不会自动消失,只会愈演愈烈。只是危机出现的时间会比采取紧缩政策来得晚一些罢了。
后一篇:解决“钱荒”的正确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