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浙江卫视观众节谭飞感言娱乐杂谈 |
我跟一个叫万峰的老同志很熟。万老据说已经60多岁了,擅长在杭州的深夜电台里骂人取乐。又据说收听率很高,比雷峰塔都高。我最早知道万峰在杭州红很吃惊,因为印象-西湖边,这样的人物浑身是刺,不大可能在盛行吃西湖醋鱼的处所成为流行符号。那些醋会把最挺拔的刺给软化掉,变成纯装饰品。
这是很奇怪的感觉。浙江这个地方能如此接纳万峰,在我是一个惊讶。及至看到“啊!里巴巴”马云很朋克地披头散发上台摇滚的时候,我更有些不知所措了:北方的企业家,如潘石屹,会用所谓的智慧编点语录、段子来征服人,让他装扮成马云那样,彻底娱乐大众,他绝不接受。在马云那“嗨”得变形的脸上,我发现:对浙江文化,对浙江人,还真不能简单的以软、甜概括。昨天又有人提到了鲁迅,我才记起,周树人老师也是浙江人。这些浙江人都挺有个性,挺敢出位。
出位已经不再是贬义词,当我看到浙江卫视的朱丹频繁出现在各种新闻里的时候,感知到她的成长。这个女孩有小麦一样的皮肤,比范冰冰更适合演《麦田》。要说她主持得有多好倒未必,但她很亲切,跟麦穗一样自然、清新。记得几年前我上了一期她参与主持的《太可乐了》,她很生涩地站在刘仪伟旁边,话不多,挺有分寸,就像主治医师旁边拿器械的女护士,长得确实让人记得住。现在的朱丹,已经成了浙江卫视力捧的当家花旦,天天被逼着拿来跟李湘比较,但我觉得这样的比较意思不大,不同代,不同气质、风格,谁一谁二?都不二。
只能说,浙江卫视的这个路子明显告诉大众,他们准备用当年湖南推李湘的模式来推朱丹。现在的朱丹,是浙江卫视全频道资源的倾斜对象。朱丹一旦红了,那么就可以以朱为龙头,带红一帮主持人,节目。这样的想法不能说不可行。当年的湖南卫视《还珠格格》加李湘燥热了全中国,现在的浙江卫视“还朱格格”加《爱上女主播》准备再火一把,让全国观众感受到浙江卫视的野心和精彩。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有了好菜,有了价值不菲的厨子,还必须要有味入骨髓的调料,才可能奉上满桌佳肴。这样的调料,就是“娱乐精神”四字。湖南电视的崛起除了动手早、好学习、勤奋、胆大之外,还在于它有很好的受众基础,只有拥有大量极具娱乐精神的受众,才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极具娱乐精神的精彩节目,进而深入影响全国。我认为,全国范围内,湖南和四川是最具有娱乐精神的地域,相对它们来讲,浙江这个地域的娱乐精神仍有欠缺,一个大部分精力投入经商、办厂、贸易的地区,人民对娱乐的追求更像一种点缀,而不会像长沙、成都那样成为满城谈资。大家看到的湖南主持人那么爱现、会玩、敢自嘲,是因为他们居住的那个地方生活方式原本如此。
因此,我认为要建构“电视江(浙江)湖(湖南)”的格局,还不宜太急,口号可以先提,“中国蓝”浩瀚博大飘渺无垠,但最关键的事是:落地。比如,把一些王牌娱乐栏目打造得更有全国影响,把一些正常可以运用于娱乐营销的手法操作得更老练,把主持人塑造得排他性更弱,弄出一到两部有全国影响的自制剧等等。浙江卫视这两年主要做的事应该是:培养、熏陶本地域受众娱乐精神,在娱乐资源的挖掘上,更深入、生动,从学习、移植,慢慢变成以本土文化精髓为出发点,形成生命力强大的娱乐创造能力,进而走进全国观众内心。现在的浙江卫视起点已经相当高了,但要记住,不能把收视率等同于空中楼阁,不能把一两个新构想的成功等同于可持续发展,要抵御竞争对手甚至更上层楼的最好办法是:上勤学习,下接地气,血液里永远流淌着“娱乐精神”分子,让自身“造血功能”强大无比,让各类节目真正成为人民娱乐生活写照,成为娱乐样态的最合适载体。
我很希望朱丹和浙江卫视成功。人民需要小麦肤色,需要美女主播,需要电视台,需要那些不装蒜更不装逼的好节目一次次侵袭他们眼球,让他们明爽或暗爽。
谭飞/文(题图照片为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