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无敌》(二)最大的问题是不够二

标签:
丑女无敌不够二原因娱乐杂谈 |
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是相对的,以至于爱因斯坦拍脑袋发明了相对论,让人情不自禁觉得他论得太伟大了。拿《丑女无敌》(二)来说,相对第二季的杂拌港味儿,我更怀念第一季的糙性,那总算糙得质朴啊,有种生活里的无知、无耻甚至无聊在里面。虽然曾因为它的糙骂过它,但现在,我一不小心发现,那种曾刺激我的糙在第二季找不到后,我审丑疲劳了。
让我来想想是怎么回事,第二季换了香港资深导演,镜头切换得就跟傻瓜机拍照一样,“一二三,切之”,每个角度的细节都开始讲究了,穿着打扮时髦了,情节发展圆润了,但我也越看越没激情了。这有点像硬把挂在长沙街头的某国产女包,打扮成香港铜锣湾挂的那些LV;或者把一农村妞安排到半岛酒店吃饭,她立马能熟练使用刀叉切牛排,——全成东邪西毒了。蒋家骏先生把TVB的时装剧节奏,套在一群需要夸张,需要非常态表演的内地演员身上,而她们大都受的是前苏联表演模式训练,两体系基本无法配套。TVB剧节奏快、切换快那是因为香港生活节奏快,香港演员能适应,《丑女无敌》以切切嘈嘈的速率展现的超现代节奏,却让观众的眼睛累,他们经常处在找不到裴娜屁股、陈家明兰花指的尴尬中,要知道,在第一季,这些符号曾让多少人忍不住口啊。
现在的林无敌也越来越常态,她本来应该是一个能讲出“我的英文名叫lin wu di“的主,至少是半个小沈阳,现在却整个成了丑版阿信或大长今,励志励得太猛了,原有的活宝感觉去到九霄云外。《丑女无敌》(二)大概在接受了(一)排山倒海的批评后,越来越想通过细节的精致来迎合舆论、晒干口水,比如把原来十块钱的服饰换成一千的,把原来的邋遢造型换成卡通感的,把画面变得更时尚等等,这些本来也没问题,但过度拨乱反正、猛药治病造成了原有特色的迷失,整个剧把”丑女“特质抛弃,逐渐往湖南卫视擅长的偶像励志剧方向靠。这种靠成了十三不靠,既不可能让观众认成偶像剧,也不再让人觉得特好玩、有趣。
据说《丑女无敌》(二)的收视相当不错,但这并不能成为我表扬(二)的理由。总有一种搞怪让观众欲罢不能,怪味胡豆的魅力也正在于“怪味“两个字。我担心观众在越来越常态的感觉中逐渐忘掉林无敌的苦哈哈出身,看不出这个戏暗含的野心,直把它当可有可无不咸不淡的溶入广告剧,连侃侃的兴趣都没了。我是这么想的:导演不错,演员不错,但把他们揉在一起的人可能估计错了。二——这个北京俗语其实不全是贬义,自有它可爱、独特的一面,如果因为怕别人说”二“就把《丑女无敌》(二)风格叨持得不三不四那心理素质就太差了。
我还有一点存疑,把时间从十点档提前到八点半其实流失了一部分最喜欢《丑女无敌》这类剧的观众,广告时段更值钱了,但社会影响可能也会减小了。家庭妇女、离退休干部们不可能在八点多九点钟为一部他们不太理解的小丫头荒诞传奇全心投入,她们也看,但看完后可能立马就忘。白领、学生们很多人那时才回家,只能对着字幕屁股一声叹息。
谭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