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范伟黄渤提同样的醒

标签:
范伟黄渤串戏杂谈 |
笑星一范伟在《非诚勿扰》里母语是英语,此特长在《爱情左右》里也展现了一回。现在,如果来一部好莱坞电影,当然不是《革命之路》那种范儿,而是憨豆或金-凯瑞那种,请范伟去演一演,他把所有台词的英语发音注成汉语拼音,瞪眼念出,可能也会有不同以往的喜剧效果,震撼欧美亚观众。这会让他迅速成为国际巨星。范伟的舌头大得很有特色,他外形又憨厚,笑容缓慢、卡通,形成了找不到形容词的反差效果。
笑星二黄渤在《疯狂的赛车》里完全是山寨版周星驰的感觉,跟《长江七号》里那个头发有点灰白的民工很像。黄渤在里面压根不是演赛车手,而是演一个体育界民工,简称体育民工。他其实也不是在演,因为他完全不像一个演员,而像个混子,用正规话说似“闲杂人等”。跟中国银幕史上那些占绝大多数的高大全男主角比,他就是一吃了不少三鹿奶粉的问题婴儿。但观众看完《疯狂的赛车》及后面的《高兴》后,一定会为这混子鼓掌,还会大发议论:这哥们怎么比王宝强看起来还“北漂”。
现在喜剧电影进步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看起来并不喜剧的脸走红了,这是好事。以前一看到陈佩斯、葛优的脸或光头,观众就会条件反射般发笑,以至于《霸王别姬》里葛大爷一出场的效果把陈凯歌气坏了。现在开始有些不一定外型那么有利,但演技特棒的新派笑星出来,其实也侧面说明了现在的喜剧越来越真实、生活化,笑星外貌跟大众脸趋同,不再跟特型演员属同一范畴。范伟黄渤是新派笑星的两大代表人物,他们自然,不学院,不话剧,穿着打扮、所作所为扔到人堆里一下就不见了。他们巨大的喜感是有牢靠生活基础的,不演戏他们也可能很会生活,观众大可以把他们看成隔壁家那个朝酒晚舞的散漫男人,时在家时不在家,而不是天天琢磨台词一到冬天就围条围巾扮成五四青年的自恋艺术家。
但不艺术家也不是说笑星们都可以去当万金油。有些人适合当万金油,给一部平庸的电影多挣两块钱票房。我上面提到的两位,准备接前辈班的,如果把当万金油作为自己挣钱或还人情的手段的话,那就太不聪明了。但我还真不幸地注意到这两人都特别爱客串,一年下来怎么都得四、五部影视作品里混脸熟,整个演艺史相当于一部《疯狂的串戏》。这太暴殓天物了。
客串太多是“又费马达又费电”的事,它容易造成的后果之一是:没了新鲜感,观众审美疲劳了。新鲜感是很重要的事,如果成龙大哥大小活动都参加他就越来越没大哥的那份神秘感了;如果春节晚会一年从除夕搞到大年初八那也没多少观众会期待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客串过多,择戏不严谨还会造成作品良莠不齐,代表作跟烂戏排一起,观众久了也就记不住你老兄到底拍过什么伟大作品,认为你其实是一龙套大王。
我不敢代表所有观众,但必须代表我自己给范伟黄渤提一个醒:今后的电影非一号不演,必须是给自己度身定做的。留一条后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大导演的电影可以酌情客串一下,前提是角色必须有意思。但有人就会问了:那吴宇森、刘伟强、陈可辛、斯皮尔伯格大导演请两人客串呢?嗯……这个嘛,具体情况具体定。最后一句犹豫说明准接班人还是值得同情的,我时常都无法回绝人情,对有志于成为喜剧超一流大腕的两人来说,拒绝人情更比背英汉夹杂台词难多了。
谭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