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宁愿退赛不要失败

标签:
奥运刘翔杂谈 |
分类: 漏网之鱼 |
http://vweb.youth.cn/cms/2006/2006news/ayzt/mrg/tp/200805/W020080519550333509156.jpg
如果是战争年代,13亿观众一定会排山倒海般高呼:“刘翔,给我挺住!”或“刘翔,跑断腿都要给我跑下去!”但现在是追求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的时代,刘翔有参赛的权利,当然也有退赛的权利。
在鸟巢疼得呲牙的刘翔忍一忍其实是可以跑完第一轮的(解说嘉宾语),因为这组出线的最差才跑13秒80,刘翔再疼都能超过这个平庸数据,我深信。
但刘翔在令人痛苦的第二道(特拉梅尔也因伤退出)低头思考了一下,就作出了退赛的决定。他跟腱疼,但那么多观众心疼。我的意思是,他那一刻可能意识到,如果再比下去,到决赛那一天再无可避免因伤输掉或退出,更让全国观众疼。那其实是比此刻退赛更糟糕的结局,他输给伤痛,总比结结实实输给那个古巴青年要好。
好多人可能在期待刘翔作出决定后哭一下,来一个终生难忘的经典镜头,但电视里的刘翔依然潇洒,平静如昔。哭泣的刘翔特象一个娱乐化版本,刘翔永远也不会是个娱乐明星,因此哭与不哭他都不会刻意设计。他退赛了,这是事实,但他不会将之演绎成某部电视剧的“大结局”。
让人惊讶的是刘翔真有如此严重的伤病,为什么事先没有确切讯息,连跟他关系密切的冬日娜都自信地以为“伤病说”是烟雾弹。赛后发布会上田径队总教练说上周六刘翔病情加重,我是这样理解的:某种可以克服的“劳损型”伤病,在巨大压力下可能会突然加重,这是心理作用+病情共同击败了刘翔。
如此重大的压力搁在任何病痛上都可能迅速发酵,特别是在短跑项目。刘翔一个人承担13亿人给予的压力,这种压力让他右脚跟腱有“不能承受之重”。赛后,教练孙海平滂沱的眼泪更让我感受到这种由无形到有形的压力。
刘翔退了,他在那一刻忘掉了各种荣誉,各种商业合同,各种代言广告的羁绊,不再过多考虑超越常人所能承受的那些国家责任,他回到了他自己——那个宁愿退赛也不要失败的上海小伙,要做就做最真实的自己。在刘翔北京奥运词典里,要不第一要不没名次,只有,也只能有唯一关键词。
谭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