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要关注“活的中国”

(2007-01-12 16:06:03)
分类: 娱乐精神
    关于大学生短片与电影的关系,我在中青政曾经打了一个形象(也可能不形象)的比方:电影是国家队,大学生短片是国青队,当然,我希望这国家队不是中国男子足球队,由于几大导演的特出贡献,目前,中国电影距世界先进水平远比中国男足近。
    我的意思是:大学生短片比赛不应该搞“锦标主义”,即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应该把比赛内容,短片体现出的灵气、个性、趣味、态度置于首位,这跟青年队踢球不应该把“能否夺冠”意义放得过大一脉相承。
    由刘邦邦组织的大学生短片节显然很成功。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就是没人把奖项看得过重,因此也没人花钱发短信,没人泪洒领奖台,没人准备行贿评委,没人长篇累牍谢这谢那甚至包括养的宠物。
    不矫情,这就对了。把中国最不矫情的导演高群书请来颁奖,也跟比赛宗旨契合。我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分复杂的人(30%认为是策划人,30%认为是推广人,40%认为既是影评人又是娱评人),忝列评判席,最深刻的感受是:大家平静地看短片,平静地交流意见,平静地评奖,比什么都有意义。
    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在浮躁之中有这样一个活动,让进入社会之前的影像爱好者有机会观摩砥砺,听到尽可能真诚的前辈点评,着实不易。影响随体重直升的刘邦邦这次是付出了相当多心血。我看他博客感受到的周黎明、程青松、曾子航、顾小白诸先生的认真,我接他电话听到的他为这个活动定下的来年大计,都让我很感动。在这样的事情面前,没有人会计较什么。
    也许这次参赛的大学生最终将不会有任何人成为电影工业一份子,但对影像的喜好,对“活的中国”的关注,都将让这帮年轻人受益匪浅。对我来说,《大工地》是我比较喜欢的短片类型,可能也因置身《三峡好人》的震撼无法脱离,我对具人文力量的东西近期有某种偏好。年轻人多了解点中国低层人民生活,比他们拿任何奖都更有价值。
    谭飞/文
 

迎博友们用PingCo关注我的手机博客,了解更多使用方式:

1、 编写短信B发送至62017130,在收到链接地址后直接下载即可。

2、 在手机中浏览器中输入wap.pingco.com/b进行下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