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视评论 |
香港一老妪乍一看《东方日报》,大吃一惊:哦,内地的国宝级导演张艺谋要拍我们香港的自行车冠军黄金宝,不得了,阿宝够“威水”!
上海一大爷乍一看《新民晚报》,也大吃一惊:什么,张大导演要拍30年代阿拉上海滩的大哥黄金荣,了不得,导演有眼光!
当一部集合了盛唐+《雷雨》+发哥+周董+巩俐+新谋女郎+新谋男郎等古今中外纷繁因素的大片开镜的时候,媒体仿佛已经看到数不清的猛料;投资人仿佛已经看到算不完的票房;新人仿佛已经看到鲜花铺就的星路;巨星仿佛已经看到“第二春”来临——只有观众,请原谅我低估他们的古文能力,大部分人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七个字完全处于“不明就里”阶段。在黄磊黄安黄觉时代,让大家去理解一千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一句诗,不仅是人为设置辩识障碍,更有可能唆使观众犯上述香港、上海二老的错。
欢庆中国电影“皇家马德里队”成立的时候,除了拍巴掌献花,照例可能有我这样的闲人说些闲话,但我希望我的闲话不讨人嫌。我想仅就这部“史诗般作品”的名字向我非常尊敬的张艺谋导演提点个人浅见,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满城尽带黄金甲》,虽没明说时代背景,但这个名字取自唐诗,当是暗示唐代。这句诗虽有气势,但早已不见盛唐气象,跟影片主旨并不协调。用曹禺《雷雨》这个壳避免了惯常出现的关于影片故事性是否强,是否有逻辑性的争拗,一开始就将故事轮廓广而告之,不制造神秘,让观众把重心放在影片明星表演、色调运用、造型、场面调度及影像效果上,而这正是导演的强项,从影片控制和宣传策略来讲,这算是一种很聪明的选择。但这个名字等于是直接将投资方和导演的“如意算盘”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过于外露的色彩包装意识,以及事先张扬的影片风格将让媒体很容易抓住“形式大于内容”的把柄。我猜想,经过认真分析后,导演及投资方认为眼下中国内地观众真正比较接受,能获得较高票房的类型片还是讲形式,讲包装,讲气势的大投资电影,如《英雄》《无极》,因此,这次《黄金甲》干脆就摆开架势,突出形式。想法说不上不对,但这种直来直去不抱琵琶的姿态很容易成为标靶,为避免《无极》式风波,还是隐讳点好。
再从宣传推广的角度讲,七个字的片名显然比之于《英雄》或《十面埋伏》更难推广,简单举例,《英雄》或《十面埋伏》字数少,很容易做进平面媒体大标题里,这样很醒目,传播效果也很好。但《满城尽带黄金甲》字数多,难做进大标题,要做,只有简称,简称什么呢?《满城》?显然不妥,《黄金甲》?稍微说得过去但会让不知道的人如坠云里雾里,甚至可能出现诸如“黄金宝”“黄金荣”这样的辩识笑话。我发现一个规律,2000年以后,中国电影票房最好的影片片名基本没有超过5个字的,如《英雄》《无极》《十面埋伏》《大腕》《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天下无贼》,甚至《七剑》《神话》《头文字D》。这些电影自身的号召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它们字少经常进标题,而进一次标题就相当于打了一次免费广告,传播效果当然事半功倍。字数愈多,诠释所费笔墨自然增多,宣传主体被淹没,传播效果打了折扣。
基于上面的一些初浅看法,我认为《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个名字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气势没有优势。看起来英雄无比,实际上有些许赤膊上阵逞匹夫之勇的意味。我建议还是改个名字,简短有力易于传播就行了。为什么不就叫《唐•雷雨》呢?多史诗,多有意境啊。
谭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