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殉职的裱糊匠(二)
(2019-06-08 18:10:05)
标签:
近代史义和团李鸿章 |
分类: 随笔 |
以身殉职的裱糊匠
安立志
1900年7月8日,危在旦夕的清廷再次让他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一方面为东山再起而顾盼自雄,一方面又为风烛残年而回天无力,途中自然不免犹豫、彷徨与迁延。7月23日,朝廷再次催促滞留上海的李鸿章迅速到京,电文已经带有指责的口吻:“叠次电谕李鸿章兼程来京,迄今并无启程确期电奏,该督受恩深重,尤非诸大臣可比,岂能坐视大局艰危于不顾耶?”(《清史编年》第十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页214-215)7月28日,朝廷杀害了许景澄、袁昶等主 和 派,顽 固 派控制朝政,局势已岌岌可危。8月15日,八国联军终于攻占北京,帝
都沦陷。
由于慈禧太后狂妄与冲动的对外宣战,城破之际,她竟然偕同皇帝扔下了兵荒马乱的皇城,扔下了成千上万惊恐的百姓,扔下了没头苍蝇般的溃兵与拳民,在八国联军的枪炮声中不顾一切地向西逃跑了。此时此际,李鸿章再次成了裱糊匠。他以全权代表的身份数次电请各国停战、议和、退兵,无人理睬,列强不承认他的身份,甚至要逮捕他。无奈,李鸿章只得电奏清廷再任命奕劻为议和全权代表。即使如此,他与奕劻仍然受到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的拒绝与冷遇。
惩办祸首与赔礼道歉,是列强提出的先决条件。9月15日,李鸿章到达天津次日,即与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联衔上奏,要将纵容拳匪的几名朝廷重臣(包括载勋、载漪、刚毅、英年等王公大臣)作为替 罪 羊推出来(同上书,页228),以卸掉慈禧太后的罪责。这个奏折自然很快获准。10月13日,逃亡途中的慈禧太后,向刚刚到达北京不过两天的李鸿章发出上谕:“李鸿章……(与列强)务当会商妥筹,将毋夺我自主之权,勿强我已必不可行之事,预为计及,随机因应,保全大局。是所厚望。”(《义和团档案史料》,页691)慈禧太后所谓的“我自主之权”,其实是她的垂 帘 听 政 之权;慈禧太后所谓“必不可行之事”,实际上是害怕列强把她列为罪魁祸首。这个权欲熏心、颟顸固执的女人心里很明白,她才是挑起这次外交和军事冲突的罪魁。两年前,她残酷镇 压 戊戌维新,试图废掉光绪帝,另立大阿哥,即遭到列强反对。此次纵拳反洋,对世 界宣 战,她才是祸首。列强要惩办罪魁祸首,她自然在劫难逃。她害怕洋人,已经到了望风而逃的地步。
人在京城的李鸿章看到列强送来的《议和大纲》,顿感五雷轰顶,接受这些条件,满清帝国则国将不国。这个曾经签署过《马关条约》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此国家生死存亡之秋,如何敢承担这样的责任!于是他拖着病体与庆亲王奕劻迅即上报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列强提出惩办上百名清廷重臣这种严重侮辱国家尊严的蛮横要求,她并不介意;列强提出以保护使馆为名在中国驻兵这种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她也能接受;列强无视中国国力与民生索取巨额战争赔款的苛刻条款,她也不在乎,她拿过《议和大纲》,急切地、惴惴不安地从名单中搜索自己的名字,发现自己不在“祸首”之列,居然喜出望外,马上指示李鸿章,“览所奏各条,曷胜感慨。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屈求全。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清史编年》第十二卷,页237)李鸿章、奕劻都没想到,在他们看来,这一无法下咽的苦果,慈禧太后竟然痛快的吞下去了。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在乎的只是她这个老太婆的权力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