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鸣沙山下月牙泉

(2014-08-31 19:35:34)
标签:

鸣沙山

月牙泉

甘肃

凤凰

分类: 散记

鸣沙山下月牙泉

——敦煌纪行之一

 

安立志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嫦娥失手碎银盘,

残片飞向瀚海边。

泉映丘山辞晚照,

阁前驼队下夕烟。

鸣沙响处听天池,

杨柳丛中梦玉关。

汉武楼兰均去也,

西风古道越千年。

 

敦煌,天空湛蓝,阳光刺眼,天际的白云,掠过金色的鸣沙山。

 

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五公里,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整个山体由细米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声响,轻风吹拂,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鸣沙山。鸣沙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有资料称:“峰峦陡峭,山脊如刃;马践人驰,殷殷有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沙随足落,经宿复初。”可谓世界罕见。

 

凤凰名博的团友们,没有像其他游客一样,穿上桔红色的防沙靴,选择徒步登山,而是乘坐“沙漠之舟”登上了山顶。

 

眼前是一幅奇美壮丽的景观!高低起伏的沙丘,绿色点缀的植物,在阳光的阴影里,骆驼们单列纵队,首尾相接,跚跚行进。导引者则是当地的骆驼哥、骆驼姐或者骆驼大叔们。每与返回的驼队相遇,“沙漠之舟”的乘客们,不时发出欢呼与嬉闹,一手扶着鞍辔,一手持着相机,相互拍照。山坡上的沙漠摩托,从超过60度的陡坡,飞驶而下,急驰直上,不时传来女乘客的惊叫或尖叫。

 

下了“沙漠之舟”,到山顶还有一段距离,踩着柔软的细沙,进两步,退一步,似乎在体味着“走老路”的感觉。山顶上,骆驼队在卧地休整,尽情享受着劳累之余短暂的休憩。旁边的摊贩,兜售着鸣沙山特产,玻璃瓶装着鸣沙山的彩色沙粒。原来这鸣沙山整个山体都是由红、黄、绿、白、黑五色沙粒所构成。有的游客攀着当地人搭建的沙梯,登上最高的丘顶。有人干脆脱掉鞋子,赤脚踏进滚烫、温热、细软的沙土里,从鸣沙山另一侧滑下山坡,亲身感受着大自然神奇、玄妙的天籁。鸣沙山的沙土为什么会发出鸣声,这是我遭遇的第一个自然之谜。

 

我们的时间不够用,未能亲身感受鸣沙的乐趣,只能骑着骆驼赶往下一个集合地点。西坠的太阳依旧明晃晃、热辣辣。拐过一个沙丘,眼前一亮——琼楼玉宇,碧波荡漾,竟是别样世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不足以表达此时的心境,陶渊明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倒庶几近之。

 

原来这就是中外驰名的月牙泉!月牙泉的形状,像极了月初的一弯新月,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般的沙丘上;月牙泉的泉水,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清凉澄彻,味美甘冽;月牙泉的两岸,芦苇茂密,杨柳旖旎,微风起伏,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月牙泉是我此行遇到的第二个自然之谜!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的确,千百年来,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暴风狂沙中有此一水,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可谓得天地之韵律,知造化之神奇,令人心往神驰。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山与泉共处,沙与水共生”,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历代文人墨客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颂不已。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游目骋怀,心驰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当地人称,“沙岭晴明,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绝非过誉。

 

从月牙泉东端绕行,来到月牙泉边,数株胡杨、旱柳,均为数人合抱之木,树龄都在百年以上。一株为“左公柳”,晚清重臣左宗棠进军新疆收复国土,一路之上遍植旱柳,当地人命名为“左公柳”以兹纪念。月牙泉南岸是一座仿唐建筑群,结构呈“山”字形,称为“鸣月阁”,整座建筑,雄伟壮观,古色古香。厅台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别具特色。分为“月泉阁”、“茗香斋”、“月到风来”、“山得水趣”等。“月泉阁”有联云:“聚粒沙而成山无欺自安;汇滴水以为泉有容乃大”,横批为:“山泉辉映”。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面对如此佳山妙水,带不走的是美景,带得走的是照片,禁不住诱惑,手持相机、手机,临水岸,登沙山,尽可能记录下眼前的一切。自我陶醉、自我欣赏之余,发到“凤凰十大名博行”微信平台上,朋友看到,赞美者有之、称奇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如同千手观音,大千世界,各有各的视角。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