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支持水轮

标签:
桔槔水轮改革 |
分类: 杂谈 |
为什么支持水轮
安立志
http://s7/mw690/001c4El9zy6JeiLGpUy76&690
http://s1/mw690/001c4El9zy6JeiKx1kc80&690
http://s6/mw690/001c4El9zy6JeiKUpLfb5&690
http://s16/mw690/001c4El9zy6JeiIO5if6f&690
余额宝是小概念,互联网金融是大概念。去年底以来,余额宝在社会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几经围追堵截,经中央表态后,风波暂息。
有人说,余额宝是一条鲶鱼,它为银行的沙丁鱼群注入了活力。有人说,余额宝如同桔槔,它的出现使人产生了机心(孔子的学生子贡与汉阴丈人关于桔槔功能的讨论,故事见《庄子·天地》)。也许二者都不对,余额宝只是一个新事物。新事物不等于坏事物。新事物较稚嫩不成熟,不应成为被拒绝的理由;新事物有缺陷不完善(如同蝌蚪尚无青蛙模样),不应成为被扼杀的借口。
汉阴人明知桔槔浇田省时省力,仍坚持费时费力的抱瓮取水。孔子说,这源于浑沌氏的理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桔槔也在改进和发展,取而代之的是水车。“马钧居京都,有地可为园,患无水以灌,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出更入,其巧百倍于常。”(《太平御览》卷824)宋人程大昌指出,这种翻车“方是今之水车也矣。”(《演繁露》卷三)水轮在宋代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南方水田经济的重要灌溉工具。有宋一代,“水轮”之称很普遍,这从梅尧臣的《水轮咏》可见一斑。
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有一首咏史诗:“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王文公文集》卷75)不仅对汉阴人的看法不以为然,也对子贡的犹疑动摇提出质疑。梅尧臣比王安石早生20年,也就是说,在王安石之前,面对水轮与桔槔的比较优势,梅尧臣已经对汉阴人的说法及浑沌氏的理论进行过批评,这首《水轮咏》是这样的:
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利才畎浍间,功欲霖雨并。不学假混沌,亡机抱甕罂。
梅尧臣在诗中首先表达了对水轮的支持,从本质上说,这正是对新事物的肯定。他在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关系上作出了选择。从“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可以看出,他是站在农民立场表达意见的。他对水轮的支持,先是基于技术角度,“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的水轮技术,体现了较之桔槔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再是基于利益角度,他认为,水轮技术“利才畎浍间,功欲霖雨并”,更有利于农民的生计。因此,他明确表示“不学假混沌”,并对以反对“机心”为借口,顽固坚持抱瓮取水的行径(“亡机抱甕罂”),进行了批评,他认为,汉阴人的说法、浑沌氏的理论,只是一种阻碍技术与社会进步的伪学说、伪理论。
的确,反对实施改革,阻碍改革深化的因素,主要体现为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然而,抱瓮并不等于利益固化,桔槔曾经也是革新。从当时的讨论看,汉阴人的说法、浑沌氏的理论,主要体现为思想观念的不同,并未涉及既得利益问题。假如由于科技进步潮流的裹挟,汉阴人接受了桔槔技术,并且实行了基于桔槔水平的经营垄断,从而反对更为先进的水轮技术,那么,这种反对本身,就已经不再局限于思想观念的僵化,而将直接体现为利益固化的藩篱了。
改革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笔直的涅瓦大街,而是充满风险与挑战的坎坷历程。改革是一场风险与收益相反相成的事业,改革只有勇于挑战风险、敢于战胜风险才能达成预期的收益。自古以来的改革,如商鞅变法、胡服骑射、永贞革新、熙宁新政、万历变革、戊戌维新等等,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改革往往伴随着风险、失败、反复与血腥。梅尧臣没有看到王安石的改革,宋神宗与王安石启动熙宁新政时,梅尧臣已经作古,他的可贵在于,他对社会进步抱有恒久的信心,能从旧事物的死亡中看到新事物的萌芽,他在《寒草》诗中写道:
寒草才变枯,陈根已含绿。
始知天地仁,谁道风霜酷?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才会对水轮这一新生事物给予热情地赞扬与支持。
201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