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仁者必有勇

(2010-08-06 10:26:43)
标签:

老荣

国学

孔子

论语

读书

杂谈

分类: 国学圈外

《<论语>论“仁”》之《“仁”人表现》(14)

 

 

仁者必有勇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今译】孔子说:“有德的人必定有关于德的言论,但口头上能说出一些标榜德的话的人却不一定有德。仁爱的人必定有勇气,但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爱之心及其表现。

 

 【心得】孔子常说仁者往往不善于表达——“其言也讱”(《颜渊》),但不善于表达并不等于绝无表达。孔子还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可见他对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者非常的反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外发,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已。”意思是说,有德的人关于德的言论是发自内心,是其内在之德的外显。当然,德的外显主要体现在行为上,语言的表达不是最重要的。而且,那些善说并满嘴仁义道德的人,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只是些花言巧语而已。甚至是“色取仁而行违”(《颜渊》),说的和做的根本就是两码子事。

 《朱注》还说:“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勇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意思是说,仁爱的人因为没有私心所累,能推己及人,为别人着想,所以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而单纯有勇气的人往往是因为脾气暴躁,争强好胜,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出自内心的仁爱,也不见得对别人有利。

 李泽厚说:“这仍是内(仁,德)外(勇,言)的关系。有得于内,无待乎外,而必有外。”(《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我非常赞成他这个观点。仁德是要靠内修来获取并提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