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的不是球,是寂寞《中国足球,不是我不明白之二》
(2011-11-14 12:00:25)
标签:
国足体育 |
踢的不是球,是寂寞
华月
现在看来,国足选在光棍节这一天死亡是有原因的。
中国足球踢的从来不是足球,是寂寞。实际上,它一直在孤寂中前行,在落寞中离去,在光棍节这天光着就去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这么多大领导看着,这么多小领导管着,这么多媒体追着,这么多球迷哄着,中国足球还寂寞?
是的,我们只看到媒体上面国足热热闹闹占据着各个版面的头条,却没看到那么多的球场关着,那么多的操场空着。
这一点现状,其实我们很明白。但原因,我们并不真的明白。最让我不明白的一点是,有时候操场边会竖一块牌子:维护草皮,禁止踢球。难道草皮建了只是为了欣赏?操场的草皮绿了,世界杯的梦想黄了,中国足球也成了沙漠。寂寞、沙洲、冷。
这只是中国足球荒芜沙丘的一角而已。中国足球最大的寂寞其实在于:看的人多,玩的人少。
在每次习惯性出局之后,我们总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13亿人里就凑不出11个会踢球的呢?这个问题已经被很多人无数次的解答过。虽然中国有十几亿人,但注册球员不过几千人,甚至比不上越南。但这个回答其实没有触及到问题本质。问题的本质,是为什么只有那么几千个注册球员。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中国足球就是这么稀里糊涂。一方面,我们踢的是“最纯粹”的足球——足球就是那些注册球员的事儿,就是国家队的事儿,就是足球圈的事儿,除此之外,都是外行,而外行,是不能领导也不能参与足球的。所以,很多人就此被挡在圈外。
另一方面,我们踢的又是最不纯粹的足球——所谓的足球圈的内行,其实很外行,所谓职业,其实很业余,场外因素总是多于场内因素,演技总是大于球技,几千个注册球员也不是主角,其实以前、现在和以后都是死跑龙套的。于是,很多人就此自行离开。
而几千个注册球员之外的十几亿人,就在这种纯粹与不纯粹的混沌中,或被逼、或自觉地成为了和足球场绝缘的观众。属于他们的不是舞台,而是看台。不知不觉间,他们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中国足球身边冷漠的路人。
这和路过小悦悦身边的那十八个路人的冷漠其实很类似。买票入场吆喝的,围攻球队大巴的,电视机前砸东西的,报纸微博上恨铁不成钢的,其实都是倒在地上的中国足球身边围观的路人而已。骂18个路人冷漠的人,真路过小悦悦身边时未必就会伸手。叉着腰肌为中国足球痛心疾首的那些声音,真让他把孩子往足校里送时未必就肯放手。
这才是真正的冷漠,真正的荒漠,真正的寂寞。
但和小悦悦事件一样,以前的我们不是这样冷漠的。以前没有钞票,但山东籍的同学可以为了鲁能拿双冠王而请我们吃一个星期的饭。以前没有操场,但马路小巷随处都可以是球场。以前没有足球,但我们可以用易拉罐踢一个下午最纯粹的足球。以前没有高铁,但我们会带着孩子跑几千公里去看一场球。以前没有微博,但带着孩子跑几千公里看一场球的球迷会写下《金州不相信眼泪》。以前没有出线,我们会把鞭炮收起来而不是把大炮架起来……
可是现在,我们都只是中国足球身边,冷漠的路人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