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贫嘴张尚武的辛苦生活

(2011-10-23 20:53:02)
标签:

体育

贫嘴张尚武的辛苦生活

华月

 

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这就是张尚武辞职后的写照。


世事如棋,人如棋子。但帅永远只有一个,其他的都只是小兵,谁也别看不起谁,谁也别在那里装象。


张尚武充其量只是一个没有过河的小兵,但即使已经过了河的那些小兵,别以为自己就能纵横披靡了,你仍然是个兵,左右摇摆而已,没有资格嘲笑过不了河的兵。过了河的小兵对没过河的张尚武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决定他的人生,掌控他的棋局,这是张尚武的悲剧,还是所有小兵的悲剧?


第一个画面:别的小兵都在那里前进前进前进进,张尚武却停留在唯一的大运会冠军这个体育圈内毫不起眼的功劳簿上,“我现在就是想把这个事情和你们媒体说说……”说、说、说、说。


第二个画面:小兵张尚武终于上了过河的渡船,却忽然听到另两个小兵的声音:过河,你配吗?据说这是劝说,不是呵斥。


好了,这两个画面就是张尚武事件的全部。这两个画面让你想到了谁?究竟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还是不停地说说说说,然后捐了门槛仍然不给参与祭祀的祥林嫂?


贫嘴张大民的嘴很碎,但始终没有放弃勇气和双手,所以日子虽然过的艰辛,却也有着别人体味不到的小人物的幸福生活。而张尚武现在却似乎只剩下一张碎嘴。所以,只不过短短三个月,人们对这位所谓昔日的体操冠军的态度,就从哀其不幸转变到怒其不争。


但是,想到那两个画面,我实在不知怒从何处起,恶向哪边伸。


祥林嫂的悲剧,绝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剧。张尚武的悲剧,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这是一出,由我和你,主演的悲剧。


关于前大运会体操冠军张尚武的辛苦生活,在体育版上我并不想讨论体育圈外的陈光标。我只想通过和张尚武最有类比性的三个体育人,来粗浅地说一说,张尚武的悲剧,究竟是源于他的不争,还是旁人强加于他的不幸。

 

 


同命不同病的邹春兰

 

当张尚武被发现在街头卖大运会金牌的时候,人们第一个联想到的同类人就是邹春兰。这位曾经的全国举重冠军,退役后做起了搓澡工。张尚武和邹春兰的共性只有一个,他们都曾是冠军,却都因为没有另外的手艺或者文化,而不得不在退役后重新开始。但他们俩之间可以产生的共同话题,却不止一个。


最大的话题莫过于冠军怎么会如此“沦落”?但其实,我们在用“沦落”这次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对那些街头艺人和搓澡工,是很不公平的?或者,我们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题,虽然曾是冠军,但为什么就不能去做街头卖艺者或者搓澡工?这就跟北大学生毕业了去养猪一样,为什么不能呢?专业不对口,理想未实现固然可惜,但人生道路如此多种,完全可以迎来另一片海阔天空。邹春兰现在开洗衣店,专业同样不对口,但日子过得挺好,都要开连锁店了,但洗衣和搓澡对于一位举重冠军来说有何本质区别?张尚武虽然也曾有过偷窃行为,但后来街头卖艺乃至卖金牌都是自力更生的一种表现,并不低人一等。


另一个话题在于同命的两人对待帮助的不同选择。邹春兰事件当初被媒体披露后,也有很多企业出于宣传炒作的目的请她去上班,但邹春兰都谢绝了,她只想学一门手艺,因为自己文化水平太低。结果,选择了洗衣店的邹春兰被全国妇联评为“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而选择了陈光标公司的张尚武却被专家质问你配吗?人家一没偷二没抢,老板愿给高薪,不管是真帮他还是借他炒作,至少给他钱解救了他的燃眉之急,而所谓专家除了在电视上张张嘴质疑,喉咙喊得比谁都响之外,有没有给张尚武一点实际的帮助?


张尚武拿高薪,被认为自视过高而不配。可是低能高位拿高薪的人并不少,专家为什么就盯着张尚武过不去?张尚武现在辞职,又被认为是太过自卑而成了糊不上墙的烂泥。请问有多少个处于张尚武这种生活环境的人能有放弃高薪辞职的勇气?现在,张尚武自己准备重回街头卖艺,按理应该鼓励,却又被认为是重回老路朽木不可雕。你们到底要张尚武怎么做呢?张尚武的生活,能不辛苦吗?


当张尚武和邹春兰这样的曾经创造辉煌和荣誉的冠军,不得不一穷二白的从零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思考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对运动员业余的学习生活管理和退役生活的保障机制是否存在疏漏。但当张尚武终于摆脱举国体制,可以一次次做出自己选择的时候,各种心态、唾沫和条条框框却又迎面而来,给他带来的伤害和禁锢,比存在漏洞的举国体制带来的更大。

 

 


同命又同病的桑兰

 

张尚武和桑兰,也有着很多的共同点。


和张尚武一样,桑兰也是练体操的。两人都是经历了伤病而被迫中断体育生涯。而两人也都亲身体验了从被哀到被怒的人情冷暖。


和张尚武不同的是,桑兰从受伤开始就一直受到人们关注,鲜花和掌声始终簇拥包围着她。而张尚武从受伤开始之后就被人遗忘,乃至偷窃乞讨卖金牌。结果两人受伤后的不同待遇,也引发了现在的“怒”的不同。桑兰,是“怒其争”,张尚武,是“怒其不争”。


有些人看来,桑兰虽然半身瘫痪,但得到的安慰和关心已经够多了,以至于正常的维权索赔,被视为太过于贪婪。有些人看来,张尚武虽然受伤退役,但大好男儿应该把竞技场上勇于拼搏的精神用到人生舞台,而不是一味游手好闲求救于媒体。


同为运动员,同为受伤,却已经因为受伤的环境不同而导致了人生的巨大差别。而这种显而易见的不公平,结果却居然在异样的道路上得到了同样冷漠和绝情的嘲讽。坏事都是受伤的运动员们干了,好话却又被没伤的无关者说尽了。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训别人该怎么活,可是你这样到底让人家怎么活呢?


可是无情的现实是,如果这些运动员连嘲讽都没有,他们的命运可能会更悲惨。这才是最大的嘲讽。


而对于张尚武事件本身来说,桑兰对他最好的启示就是,不争,别人会怒,争了,别人也会不爽。你争或不争,口水都在那里,不舍不弃。张尚武最终只是别人展现自己怜悯和道德标杆,或是炒作利用的一个道具,至于他本身的命运终会如何,没人真的关心过。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同病不同命的陈一冰

 

作为整个事件从始至终对张尚武最高调最激烈的一个抨击者,陈一冰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张尚武划归“同类”。从现状来看,陈一冰高高在上的成功者,张尚武是“沦落”“堕落”的失败者。但如果我们眼光放大一些就能发现,他们虽然一个天,一个地,但实际上还是在一个天地之中。


陈一冰所说的“想要别人尊敬你,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社会永远不会抛弃勤奋努力的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的。”话不糙,理倒是有点糙。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努力不努力是没有关系的,人生来是平等的,就该得到对方的尊重。而专家的一句“你配吗?”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尊重,而是盛气凌人的教训。


体育圈按理像座金字塔,处于塔尖闪闪发光的当然是少数,但是通往塔尖的起点却是一个平台,道路也是四面八方,通过努力,就算不能从塔底爬到塔尖,至少也成为金字塔的一部分,就算是底座,也是健身爱好者,而不是从业者。也就是说,金字塔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是成功的——金字塔的每一块砖都是很值钱的。


很多人也拿中国体育圈比作金字塔,但其实中国体育圈更像是独木桥。没有健身爱好者的底座,只有体育从业者的两极。千万人都在挤,谁都很努力,但挤过桥去享受最好资源的只能是少数,挤不过去的,就掉入了深渊从零开始。所以,在中国体育圈,不努力绝对不可能成功,但努力了却也未必能成功。成功和不成功,都曾经付出了努力,但成功和不成功的结果和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已经挤过独木桥的陈一冰,至少是体验到那种残酷的竞争的,所以,陈一冰对张尚武这位曾经的队友有同情有祝福有帮助。但他也是很难体会那种没有挤过桥的失落和不平衡,所以他对于张尚武的一些怨言难以理解和忍受。
陈一冰说的不错,没有成功的运动员只要努力,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会做的很好。或许,陈一冰说张尚武是个不努力的人有另外的原因,但抛开张尚武,没有成功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凄惨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难道他们都是好吃懒做的人吗?


没有那种人生失落感和挫败感的陈一冰,和那些专家一样,是站在过河卒的角度来看待张尚武的。张尚武的又一个悲剧就在于此,他们本该是同富贵共患难的兄弟,但是却被独木桥强行划分为对立的成功者与失败者。


看看NBA的那些球员,不管是成功的大腕巨星,还是四处混饭的非角色球员,在面对资方时,他们是平等而团结的抱在一起的。陈一冰简单的用努力不努力去指责张尚武退役后的遭遇,要么就是他没有看到这座残酷的独木桥,就是他已经过了这座独木桥。这既是张尚武的不幸,对陈一冰也未必是幸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