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变成了川村李沙,这让我们不爽。但矛头是不是该只简单地对着这个东北姑娘呢?也许我们该把矛头刺得更深一些。
这个事件之所以让人情感复杂,是因为李莎莎加入日本籍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继续打篮球,这是她自己说的。仅从这个原因上说,李莎莎的行为值得理解甚至同情。毕竟,为了生存、或者追求自由与梦想,是人的基本渴望。可是,就算国人的心态越来越开放和宽容,就算大家的字典里越来越多了理解的字样,但有些底线是不容挑战的,比如民族情感——为什么偏偏是日本?
所以郑海霞所说的“其实具体到什么国家也都不是最关键的”并不正确。一个并不知名的运动员更改国籍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和关注,关键点恰恰就在于她选择的是加入日本籍。
所以,就算李莎莎的名气不如李佳薇响亮,就算李莎莎采取极其低调的态度,就算川村李沙不像小山智利那样叫嚣“我一定会打败中国人”。但是——
有一点是肯定的,李莎莎不仅改了国籍,还把名字改成了川村李沙,连爹妈给的姓都不要了,多少算是数典忘祖。而这一点,即使是理解李莎莎加入日籍的人也无法轻易释怀。
有一点是可能的,李莎莎代表日本队跟中国女篮交手的时候,会大声喊出哟西哟西。而按照某些体育官员的看法,如果一个运动员取得了某些成绩,她应该先感谢国家——于是衍生的问题就来了,川村李沙如果取得了某些成绩,她该先感谢哪个国家?
相比于李莎莎该不该加入日本籍,这个衍生问题也许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举国体制在给中国体育带来辉煌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如果照李莎莎所说的她改籍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够继续打球,那么为什么某些人引以为豪的举国体制不能呵护她这个梦想呢?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深思,因为我真的不想再看到我们的优秀运动员把名字改成日本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