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矫柔造作
感情却甚真实
冷霆就是本人
非常想念童年
(过桥就是我家哦,
特别喜欢这张下雨的)
我睡的象猪一样。
突然听到雷声,醒来发现雨下的正大。
前两个月一个读者打电话来,问打的雷是春雷还是冬雷,经联系气象台,答复是冬雷。而今天的雷声确确实实是春天的。
雨下的正大,而气温却不见下降,春天是确确实实的到来了。
办公室的老同志用苏州话跟我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我想,那正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我减肥,以便在夏天到来之前穿上我的紧身衣服。
突然想起唐僧的话:打雷、下雨、收衣服啊……很熟悉的语言,很市民化的语言,从小就听到语言。
我出身在一个古镇水乡,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那里有真正的外婆桥。古镇有许多沿河的小巷,小巷的路都是碎石铺成的,各种各样的石子都有,鹅卵石、断砖、花岗岩。所有的石子都被磨的很光滑。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外婆和乡邻就扛着竹竿出去,两捆支架,一根晾衣杆,我总是很惊诧于外婆的力量,1米50不到的人,扛着五、六米长的竹竿跟玩一样。晒衣服一般是在比较开阔的河埠头,衣服就晒在那里。每家有自己的晒衣竿,放在那里没人会拿,晒完衣服就放心的回家做自己的事情。
夏天吃过午饭,象我这样的男孩就手绑两块大泡沫,往河里一跳,女孩子则要套上救生圈,河水是活的,虽然洗衣服、淘米、淘马桶都在一条河里,但是水却一直很干净。雨开始下起来的时候,小孩就会跑上岸去叫大人,于是所有的乡邻都会跑出去,一边跑,一边喊:“下雨收衣服拉……”
收衣服是连竹竿带衣服一起的,抗着竹竿跑回家,就在檐下继续晾,而小孩则套上一件小背心,坐在家门口看雨点一滴滴的从屋檐掉下,砸在碎石的缝隙里。
一直到现在,我都以为雨天的苏州是最美的,虽然不能在雨天跑到拙政园去“留得残荷听雨声”,但是眼前却总是有那么一幅图画:一个头发湿湿的小女孩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看那雨点一滴滴的从屋檐掉下,砸在碎石的缝隙里……
古镇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人越来越多。原本没有船的小河里满是摇橹的船娘,古镇的人和外地的游人一起好奇的看着。碎石路被铺上的平整的水泥,再也听不到自行车骑过颤巍巍的声音。斑驳的泥墙被刷的粉白,再也不会被煤炉熏的发黑。小河里也不允许洗马桶,因为水早已死了,连螺蛳都不见一颗。桥上再也不能晒被子,只有晾衣的竹竿还架在那里,虽然外婆早已抗不动它。
我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无比的愤怒。这时我感到脸上有水珠,不是泪水。
是下雨了,人群开始飞散,而古宅里的人却都跑出来,一边跑一边喊“下雨收衣服拉……”这一刻,我的脸上多了泪水。
文/冷霆 2002/4/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