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蕐月
蕐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70
  • 关注人气: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脱俗之旅

(2007-05-10 16:22:35)

脱俗之旅脱俗之旅        

 

 

 

 

 

 

 

 

 

 

 

 

 

 

   

    前两天跟老王聊天,说起我和老周的浙江脱俗之旅,忽然想起我和老周写的两篇还算好玩的文章,我把我的贴上来,并略微做了修改,比如把“周”改为“老周”,以纪念逝去的青春岁月,并附照为证。

 
 
脱俗之旅
 
文/华月

到底是我拍照片好还是老周拍照片好,这本不该成为一个能够引起争议的话题。对于好歹在一代名师刘源手下接受过半年新闻摄影专业训练的我来说,也本该是不屑于与老周这样的风光摄影爱好者费一番口舌的。
 
结果他居然认为我拍的照片只是抓住了他肥硕的脸的一些细节,而没有突出杭州山沟沟景区的幽深竹林、缺水的瀑布和嶙峋的千羊石。而他则自豪地声称一张由他拍摄的有我影子的照片将获得摄影的金奖。
 
我承认这幅照片确实淋漓地展现了我视觉的一面,但是不可否认,这张照片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我选择的位置、我选择的姿势以及我所独有的视觉美感。
 
这次浙北之旅,充满了我和老周之间的类似的争论,关于《云端漫步》编剧的思想狭隘性和时代局限性的争论就贯穿了我们唯一的一夜。
 
但是同时必须指出我们之间也有着共同的看法,就是这两天的旅行可以算的上是一次脱俗之旅。从牛车到竹筏,从双溪到山沟沟,从七贤茶楼到竹林迷宫,从某不知名超市到另一个不知名超市,我们一路都在追求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直到旅程的近终点处,在千羊石隔壁的耳泉,当老周拒绝像我一样用耳泉的水洗去尘世间的凡尘和俗气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会在一个所谓民间艺人的手里买了一只哪里都可以买到的笔筒,并极度附庸风雅地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让这个艺人用电动刀在笔筒上刻下了孟浩然的名句:春眠不觉晓。
 
在老周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之后,我却在心灵上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独立与不羁。没有人能够影响我的思想,当老周硕大的脸充斥着他那台美能达的屏显的时候,我知道,又一张可以传世的魔幻后现代作品诞生了。
 
就像之前的许多传世名作一样,多年之后,没有人会记得照片上的人的名字,也不会有许多人熟悉作者的姓名和生世。但是所有人都记住了那张带着蛤蟆太阳镜的脸,略带颓废的嘴角,不经意间溜出来的小豆豆,几缕不羁的头发,最重要的,那只油光闪烁的大鼻头。
 
许多年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挂着这张照片,没有文化的阿姨会说,这就是阿福,你看他的鼻子多福气。有文化的假道学则会说:油光闪烁下却是迷茫的眼神,整幅作品充分展示了在初级阶段这个特殊的时代内,中国第一批嘻哈族的生存状态。这幅艺术品已经超越了同时代所有类似题材的摄影作品,将作为超凡脱俗的典范而永垂史册。
 
 
 

我和老王——不得不说的故事

 

文/老周


一个自称是一代宗师刘X的弟子,一个自称是接受了半年摄影专业训练的男人,在浙江山沟沟景区里面,用他那脱俗的爪子,给我照下极其不堪的照片。我现在坐在电脑面前,看着占整个屏幕三分之一的我的脸,大如盘,亮如镜,眼神里流露出对摄影者的无奈,心中的感觉只能用悲凉如深秋来形容。

 

用老王的理论似乎可以解释这一切。“拍人物就是把人物填满整个景框,完全不需要背景。”我猜想,如果一代宗师刘X看到这些照片,一定会把鲜血喷在显示器上面。如果很不幸他用的是液晶显示器的话,鲜血则会贯穿显示器飞溅到墙上并且留下点点凹坑。然而这些都是浮云,我对老王的摄影技术本来就没有抱多大希望,这种拙劣效果只能算是情理之中。

 

令我感到气愤的是,老王对自己的摄影技术表现出了极端自信的态度。并且,他用后现代的措辞来反击我对他的不满。当我质问他为何把现实主义的我拍成了表现主义的时候,他声称这是他的魔幻手法。当我指出为什么我在照片里那不算肥硕的身体几欲撑破景框飞天而去的时候,他辩解说是为了突出我的细节。总之,无论是表现主义还是突出细节的借口,都无法让我信服,从而把“南大新闻系摄影之耻”的光环从他的头顶上移去。

 

《云中漫步》对于任何有鉴别能力的电影观众来说,都是一本平淡无奇的庸俗之作,IMDB上的评分就说明了这一点。一般来说,我不和没有欣赏水平的人一同观影,但昨天却是个例外。老王在我身边唾沫飞溅的推荐这电影,说这是惊天动地的神作。为了提起我的兴趣,他竟称这片子场面极大,并且获得了奥斯卡金奖。我提出从来没有迹象表明这电影获得过奥斯卡的任何奖项甚至是提名,他则信誓旦旦赌咒发誓,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曾经属于过这俗到极至的影片。

 

万般无奈之下,我陪他看完了《云中漫步》。看完之后我坚定了我的想法,就是老王完全没有欣赏电影的天分。我就剧本的几个恶俗桥段提出了质疑,他用编剧的历史局限性来解释。据我所知,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有其历史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有历史局限性,再近一点,曾国藩有历史局限性,可为什么十年前的美国编剧具有相对于现代人来说的历史局限性我就很难想象出来。我朋友老卫的一句名言可以看作是我的想法,就是:他也配!同样是爱情电影,60年代的《毕业生》就可以突破“历史局限性”,《乱世佳人》就可以突破“历史局限性”,可它们比《云中漫步》可有历史的多。把庸俗推脱到历史上来只能是无知的低水平观影者对其所钟爱的烂片的一个莫名其妙的借口。至于所谓的大场面,就是把一个不到一亩见方的葡萄园用汽油烧了一烧,做出虚假的效果来糊弄观众,也只有老王对此表示出了作为小农观众的由衷赞美。我很庆幸奥斯卡的评委没有和老王做出一样的判断,对基努·李维斯那僵硬的扑克脸没有变现出多余的同情——如果这片子还厚着脸皮去奥斯卡的话。

 

老王看完电影后,沉沉睡去。过了五分钟以后,一种来自地狱的声音开始敲打我的耳鼓。打鼾对于一个一直标榜俊秀的男人来说,其意义和美丽少女唇上的浓密胡须一样。在我的邻床,一个打鼾比猪还响的男人,白天还翘着兰花指搔首弄姿,晚上就变成了牛魔王一般的存在。他的鼾声时而冲击高峰,时而陷落低谷,在高八度和低八度内辗转徘徊。频率忽快忽慢,节奏飘然不定。我试图用枕头来堵住他那秀美的鼻孔来阻止噪音的生产,但事实证明老王是一个真正的行为艺术家——对周遭的发生的一切有着无比强劲的选择性失感。

 

让我们看看号称超凡脱俗的老王在这两天还做了些什么。

——他在竹筏上用一块钱买来的水枪欺负了邻船的美丽少女。并且得意的狰狞狂笑。

——他试图说服我在某个小镇上买一些假冒伪劣的山核桃。

——他为了减肥,对肉类食物表现出了一个肥胖少女才有的厌恶。

——他在沿途唱了几十次《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嘿嘿嘿,嘿嘿嘿,西湖美景,三月天呐……”

——他指着脸上一粒存在已有几个礼拜时间的青春痘对我说,这是双溪漂流时溅到溪水后的结果。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露出搓板般的肋骨,换了上衣。并且认为这是他之所以脱俗的佐证。我由此想到,我们新村夏天卖肉的肉行老板也很脱俗。事实上,他们俩是如此的脱俗,脱的淋漓尽致,脱的摧枯拉朽,不但要脱去了俗气,甚至还要把衣服脱一脱才能显现出他们气质的万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