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5细查慕田峪段长城(正北楼到大角楼)东段

标签:
长城实地考察图片杂谈 |
分类: 怀柔长城 |
103楼东南方向150米是慕田峪村东北102号敌台,其间有墙堑和上墙便门。如我所见,大凡有墙堑的地方,都有上墙便门的存在,此为蓟镇、昌镇包砖边墙的特点。
慕田峪村东北102号敌台,海拔654米,西北侧面。见北立面一门二窗,门居西,门上有匾额残迹。二窗在东,其一直抵垛墙,另一在垛墙外。西立面有三个箭窗,东立面四个箭窗。内部结构为纵向两侧廊道,横向两道通道,中间围合中室。

北门向南透视,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门。

北侧中窗直抵垛墙,向南不能透视。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见东侧有四窗,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跨拱式北通道,见西侧北窗局部。

东侧中部北窗向西透视,见中室东侧北门,对视为西侧中窗局部。

东侧中部南窗向西透视,见中室东侧南门,对视无窗。

东侧南窗向西透视,跨拱式南通道,对视为西侧南窗局部。

南侧东窗向北透视,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北侧东窗。

南侧中窗向外透视

南侧中窗向内不能直接透视

南门向北透视,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门。

西侧南窗向东不能直接透视,此为箭窗内侧。

向东视角

中室西门向西不能透视,向东可以透视,见方形中室和中室东侧北门,对视为东侧中部北窗。

西侧北窗内侧

西侧北窗向东不能直接透视

稍偏北,见中室西侧中部北门、东侧中部北门,对视为东侧中部北窗。

楼内西北角有上楼蹬道

自西向东看跨拱式北通道

中室为筒拱式,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二门。此为东南角。

西南角

西北角

东北角

南立面,一门居西,有匾额残基。二窗在东,其一抵墙,另一在墙外。

慕田峪村东北101号敌台向外凸出,台基之上是个小铺房,海拔647米,此为西立面。
铺房内景

铺房北侧

铺房东立面

慕田峪村东北100号敌台,海拔686米,西立面,见一门在南,门上有匾额遗迹。一窗在北,在垛墙以外。
西门及其上牌匾

西门向东透视,见中室,对视为东侧中窗。

西侧北窗向东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东侧西窗。

北侧西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侧西窗。

北侧中窗内侧
北侧中窗向南透视,见开阔的中室北门和中室,对向不能透视。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西侧北窗。

东门向西透视,见中室东门、宽阔的中室、中室西门,中室西北角有上楼天井,中室东西门偏于中室南壁,对视为西门。

东侧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西侧南窗。可见东西廊道内均有横向短拱,短拱内是箭窗。

南侧东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北侧东窗。

南侧中窗向北透视,见中室南门、北门,对视为北侧中窗。

南侧西窗向北不能直接透视

南侧西窗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西侧南窗向东透视,多段筒拱式南廊道,对视为东侧南窗。

中室东北角,也有一个上楼天井。

中室内“慕字第十四号敌楼”牌匾

中室西南角

东南侧面。见东立面一门二窗,门居南。窗在北,分别位于垛墙两侧。

100楼东回顾,其位于边墙转角处。

100台东北方有个烽火台

前方是慕田峪村东北099号敌台,海拔641米。此楼内外形制均与100号敌台基本一致。
位于墙堑结合部,墙堑内有上墙便门。东、西立面有一门一窗,门居中,上有匾额遗迹,窗在北垛墙外。南北立面各三个箭窗。

西门与便门

便门外侧


西门向东透视,见中室,对视为东门。

西侧北门向外观察

西侧北窗向东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东侧北窗局部。

北侧西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侧西窗。

北侧中窗内侧


楼橹向东观察

楼橹向西观察

东侧关门

台东陡坡
东立面

南立面,东南侧有上墙便门。

山顶上是慕田峪村东084号敌台,即大角楼,此为蓟镇与昌镇分界,海拔535米。这是一个巨大的4*4方形敌台,东西侧各一门三窗,南北侧各四个箭窗。西立面,见一门在中偏南,其南有一窗,其北另有两窗均在垛墙以外。

台西原状

内室


大角楼向南,还有一段支墙与主边相连,其上有两座敌台,即雁栖镇莲花池村西南085号敌台和雁栖镇莲花池村西南086号敌台。有谬传这段支线是修错了的一段,其实不然,它与主边共同形成围护慕田峪关堡、亓莲关堡及路城渤海所的屏障,详见拙作“2017-11-11莲花池-大角楼-慕田峪南长城支线探秘(链接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70d690102wwqj.html)”。

慕田峪村东北102号敌台,海拔654米,西北侧面。见北立面一门二窗,门居西,门上有匾额残迹。二窗在东,其一直抵垛墙,另一在垛墙外。西立面有三个箭窗,东立面四个箭窗。内部结构为纵向两侧廊道,横向两道通道,中间围合中室。

北门向南透视,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门。

北侧中窗直抵垛墙,向南不能透视。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见东侧有四窗,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跨拱式北通道,见西侧北窗局部。

东侧中部北窗向西透视,见中室东侧北门,对视为西侧中窗局部。

东侧中部南窗向西透视,见中室东侧南门,对视无窗。

东侧南窗向西透视,跨拱式南通道,对视为西侧南窗局部。

南侧东窗向北透视,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北侧东窗。

南侧中窗向外透视

南侧中窗向内不能直接透视

南门向北透视,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门。

西侧南窗向东不能直接透视,此为箭窗内侧。

向东视角

拐弯向东透视,跨拱式南通道中东段,对视为东侧南窗。

中室西门向西不能透视,向东可以透视,见方形中室和中室东侧北门,对视为东侧中部北窗。

西侧北窗内侧

西侧北窗向东不能直接透视

稍偏北,见中室西侧中部北门、东侧中部北门,对视为东侧中部北窗。

楼内西北角有上楼蹬道

自西向东看跨拱式北通道

中室为筒拱式,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二门。此为东南角。

西南角

西北角

东北角

南立面,一门居西,有匾额残基。二窗在东,其一抵墙,另一在墙外。

慕田峪村东北101号敌台向外凸出,台基之上是个小铺房,海拔647米,此为西立面。

铺房内景

铺房北侧

铺房东立面

慕田峪村东北100号敌台,海拔686米,西立面,见一门在南,门上有匾额遗迹。一窗在北,在垛墙以外。

西门及其上牌匾

西门向东透视,见中室,对视为东侧中窗。

西侧北窗向东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东侧西窗。

北侧西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侧西窗。

北侧中窗内侧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西侧北窗。

东门向西透视,见中室东门、宽阔的中室、中室西门,中室西北角有上楼天井,中室东西门偏于中室南壁,对视为西门。

东侧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西侧南窗。可见东西廊道内均有横向短拱,短拱内是箭窗。

南侧东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北侧东窗。

南侧中窗向北透视,见中室南门、北门,对视为北侧中窗。

南侧西窗向北不能直接透视

南侧西窗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西侧南窗向东透视,多段筒拱式南廊道,对视为东侧南窗。

中室东北角,也有一个上楼天井。

中室内“慕字第十四号敌楼”牌匾

中室西南角

东南侧面。见东立面一门二窗,门居南。窗在北,分别位于垛墙两侧。

100楼东回顾,其位于边墙转角处。

100台东北方有个烽火台

前方是慕田峪村东北099号敌台,海拔641米。此楼内外形制均与100号敌台基本一致。


西门与便门

便门外侧


西门向东透视,见中室,对视为东门。

西侧北门向外观察

西侧北窗向东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东侧北窗局部。

北侧西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侧西窗。

北侧中窗内侧

北侧中窗向南透视,见阔大的中室北门和中室,南端不可透视。

北侧东窗内侧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西侧北窗。

东门向西透视,见中室东门、西门和中室,对视为西门。

东侧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不可通视。

南侧东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北侧东窗。

南侧中窗向外观察


北侧东窗内侧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西侧北窗。

东门向西透视,见中室东门、西门和中室,对视为西门。

东侧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不可通视。

南侧东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北侧东窗。

南侧中窗向外观察

向内为中室南壁所挡

南侧西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东南角

西南角

中室西北角

东立面

东南侧面

慕田峪村东北098号敌台,海拔600米。其东边墙呈半圆形,宛若瓮城围墙。二层为中室回廊式结构,楼上修复了楼橹。图为西南侧面,西侧见一门二窗,门在墙堑内,与上墙便门相邻,一窗在垛墙以北。南侧见四个箭窗。

遗产网上的北立面

97号马面前100米,有一段支墙向北延伸。图为从支墙看主边。

南侧西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中室东北角

东南角

西南角

中室西北角

东立面

东南侧面

慕田峪村东北098号敌台,海拔600米。其东边墙呈半圆形,宛若瓮城围墙。二层为中室回廊式结构,楼上修复了楼橹。图为西南侧面,西侧见一门二窗,门在墙堑内,与上墙便门相邻,一窗在垛墙以北。南侧见四个箭窗。

西立面


西门向东透视,筒拱式中室,对视为东门。

东侧北窗向外透视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东侧北窗。

北侧西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侧西窗。

北侧中部西窗向外透视

北侧中部西窗向内透视,见中室北侧中部西门和中室。

北侧中部东窗向外透视

向内透视,见中室北侧中部东门。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外透视



西门向东透视,筒拱式中室,对视为东门。

东侧北窗向外透视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东侧北窗。

北侧西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侧西窗。

北侧中部西窗向外透视

北侧中部西窗向内透视,见中室北侧中部西门和中室。

北侧中部东窗向外透视

向内透视,见中室北侧中部东门。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外透视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西侧北窗。

东门向西透视,见中室,对视为西门。

东侧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南廊道,向西不能通视。

中室南侧中门向北透视,对视为北侧中部西窗。

南侧中部东西二窗向北均不能透视,图为向外透视。


南侧西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南廊道西端向东透视,不得通视。

中室东北角

东南角

西南角

东南角

南立面

西立面,一门居南,二窗在北,分列垛墙内外。

前方是慕田峪村东北097号马面,向北凸出。海拔590米。西立面远观。

东门向西透视,见中室,对视为西门。

东侧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南廊道,向西不能通视。

中室南侧中门向北透视,对视为北侧中部西窗。

南侧中部东西二窗向北均不能透视,图为向外透视。


南侧西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南廊道西端向东透视,不得通视。

中室东北角

东南角

西南角

东南角

南立面

西立面,一门居南,二窗在北,分列垛墙内外。

前方是慕田峪村东北097号马面,向北凸出。海拔590米。西立面远观。

台面

遗产网上的北立面

97号马面前100米,有一段支墙向北延伸。图为从支墙看主边。

东立面深陷墙堑内

墙堑北端是南楼门,东侧有上墙便门。

南门向北透视,见敞楼式中室,中室西北角有上楼天井,对视为北门。

南侧西窗向北透视,跨拱式西通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西侧南窗向东透视,跨拱式南通道,对视为东侧南窗。

西侧中窗向东透视








墙堑北端是南楼门,东侧有上墙便门。

南门向北透视,见敞楼式中室,中室西北角有上楼天井,对视为北门。

南侧西窗向北透视,跨拱式西通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西侧南窗向东透视,跨拱式南通道,对视为东侧南窗。

西侧中窗向东透视







西立面接墙堑,内有西门,上有匾额遗迹,另有上墙便门在南侧。


东立面,见三个箭窗及便门。

西门向东透视,见中室,中室东西门偏于南侧,对视为东门。

北侧西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侧西窗局部。

北侧中窗向南透视,见中室及其南北门,对视为南侧中窗。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西侧北窗。

东门向西透视,中室,对视为西门。

南侧东窗内侧外视

南侧东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北侧东窗。

南侧中窗向北透视,中室,对视为北侧中窗。

南侧西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中室东北角

中室东南角

中室西南角

中室西北角


西立面俯视图,见楼橹残基。2014年11月1日下午拍摄


东立面,见三个箭窗及便门。

西门向东透视,见中室,中室东西门偏于南侧,对视为东门。

北侧西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南侧西窗局部。

北侧中窗向南透视,见中室及其南北门,对视为南侧中窗。

北侧东窗向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南侧东窗。

东侧北窗向西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西侧北窗。

东门向西透视,中室,对视为西门。

南侧东窗内侧外视

南侧东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东廊道,对视为北侧东窗。

南侧中窗向北透视,中室,对视为北侧中窗。

南侧西窗向北透视,多段筒拱式西廊道,对视为北侧西窗。

中室东北角

中室东南角

中室西南角

中室西北角

西立面,仅见一门一窗,门居中,窗在北侧垛墙外。

东南行120米,是慕田峪村东094号敌台,海拔529米。下图为西北侧面,可见楼体向北凸出。西立面陷于墙堑之中,有一门居中,一窗在垛墙北侧,墙堑内有上墙便门。西立面有三个箭窗。

东南行120米,是慕田峪村东094号敌台,海拔529米。下图为西北侧面,可见楼体向北凸出。西立面陷于墙堑之中,有一门居中,一窗在垛墙北侧,墙堑内有上墙便门。西立面有三个箭窗。

西立面俯视图,见楼橹残基。2014年11月1日下午拍摄

慕田峪村东093号敌台是一个扁形敌台,东西各一门一窗,南北个五个箭窗,海拔518米。西南侧面,西侧一门一窗,门居南,窗在垛墙北侧外。南北立面各有五个箭窗,台体东南侧有上墙便门。

西立面一门在南,上有匾额遗迹。一窗踞北,窗口近抵垛墙。

便门外侧

便门与093台南立面
西门向东不能透视

西侧北窗向东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东侧北窗。

东立面,一门在南,一窗在北。因天色已晚,俺今次由此下山。

慕田峪村东092号敌台,海拔535米,西南侧面。台体向北凸出,南北侧各有四个箭窗。东西侧各有一门二窗,门居南,二窗在垛墙北侧外。
西立面接墙堑,墙堑南侧有便门,此图为便门南侧及敌台南侧,见箭窗四眼。
内室




西立面一门在南,上有匾额遗迹。一窗踞北,窗口近抵垛墙。

便门外侧

便门与093台南立面


西侧北窗向东透视,多段筒拱式北廊道,对视为东侧北窗。

东立面,一门在南,一窗在北。因天色已晚,俺今次由此下山。

2014年11月1日下午拍摄


西立面接墙堑,墙堑南侧有便门,此图为便门南侧及敌台南侧,见箭窗四眼。




台东下陡坡

向西眺望
前方谷底是慕田峪村东089号敌台,即正关台,海拔447米。正关台由一组三座相连的敌台组成,其下为明代慕田峪关口。《四镇三关志》对此关记述如下:“永乐二年建,正关迤西王家驼至界碑石各墩空,俱平漫,临大川,通众骑,极冲。余通步,缓。”

向西眺望

前方谷底是慕田峪村东089号敌台,即正关台,海拔447米。正关台由一组三座相连的敌台组成,其下为明代慕田峪关口。《四镇三关志》对此关记述如下:“永乐二年建,正关迤西王家驼至界碑石各墩空,俱平漫,临大川,通众骑,极冲。余通步,缓。”

西立面
台上楼橹


楼橹向东观察

楼橹向西观察

图为东南侧面,见中台向北突前,东西二台向南错后。中台南侧有五个箭窗,东西台各有一个楼门(西侧、东侧)和一个上墙便门(南侧东西方)。正关台迤西,还有一个向关内凸出的墙台。


台东陡坡
内室


南立面,东南侧有上墙便门。

山顶上是慕田峪村东084号敌台,即大角楼,此为蓟镇与昌镇分界,海拔535米。这是一个巨大的4*4方形敌台,东西侧各一门三窗,南北侧各四个箭窗。西立面,见一门在中偏南,其南有一窗,其北另有两窗均在垛墙以外。

台西原状


内室


大角楼向南,还有一段支墙与主边相连,其上有两座敌台,即雁栖镇莲花池村西南085号敌台和雁栖镇莲花池村西南086号敌台。有谬传这段支线是修错了的一段,其实不然,它与主边共同形成围护慕田峪关堡、亓莲关堡及路城渤海所的屏障,详见拙作“2017-11-11莲花池-大角楼-慕田峪南长城支线探秘(链接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70d690102wwq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