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5牛金山到微波站

标签:
长城实地考察图片 |
分类: 怀来长城 |
2019-05-11走了大石沟到牛金山段,由牛金山到微波站也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决定择日再走。2019-06-15,时隔一月,又来了。这次没有走G6或G7,而是从流村方向沿山道抵达横岭,路遇不明时代长城,其近前立了文保碑。
前几天一直在研究这一带地形,反复琢磨了谷歌卫星地图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发现两条可以接近边墙的路径。一条是横岭车上,从坊安峪村附近上山,但行车路线太长,步行部分可能坡度较大;另一条是由横岭北车行上,在某地停车步行,行车距离短,步行路径坡度小,唯一的问题是此路未曾走过,担心车行是否不便。二者徒步距离差不多,于是决定还是冒险走第二条路线,结果十分好走。知识就是力量,诚不谬也!由横岭车行约20分钟,抵达这个废弃的厂房,路途不太平坦,但俺那破车也顺利地通过了。尽管前方还有车辙,但不明路况,俺还是在此停车。

起初凭着感觉,走错了一小段,观察地形觉得不对,又返回,严格按照俺图上作业拟定的路线,果然一路顺畅。


走对了路,回头看看。

沿途见石垒小坝,搞得真象古迹。


路遇某个越野赛标志,原来这条路径别人也知道,看来不能以俺的名字命名了,颇感失望。

行走在宽缓的山沟里,相信当年也是驻守在横岭城的士兵们日常巡边行走的路线。

东立面


台南不远处遗落有过门石,显然属于这个敌台的。

远看东方,边墙蜿蜒,攀援向上。山谷底部一座方形敌台,是为坊安峪村16号敌台,俺等由此上得边墙。

坊安峪村16号敌台西70米,坡上见上墙口,西立面。

东立面

坊安峪村16号敌台紧西侧又一个上墙口
坊安峪村16号敌台位于一个较深的V字形谷底,西侧俯视。

台顶观关外,是条宽缓大沟,通向现辛房村。

艰难东行

上墙口,西立面。

东立面
坊安峪村11号敌台,西立面。

东立面

又见大片灰浆抹面

下坡,V型谷,谷底是坊安峪村11号敌台,东侧是坊安峪村4号马面。

坊安峪村11号敌台南侧条石

东立面
坊安峪村11号敌台东北角条石基座。感觉这里是镜儿谷关所在。镜儿谷,永乐年建。通步,缓(《四镇三关志》)。

前几天一直在研究这一带地形,反复琢磨了谷歌卫星地图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发现两条可以接近边墙的路径。一条是横岭车上,从坊安峪村附近上山,但行车路线太长,步行部分可能坡度较大;另一条是由横岭北车行上,在某地停车步行,行车距离短,步行路径坡度小,唯一的问题是此路未曾走过,担心车行是否不便。二者徒步距离差不多,于是决定还是冒险走第二条路线,结果十分好走。知识就是力量,诚不谬也!由横岭车行约20分钟,抵达这个废弃的厂房,路途不太平坦,但俺那破车也顺利地通过了。尽管前方还有车辙,但不明路况,俺还是在此停车。

起初凭着感觉,走错了一小段,观察地形觉得不对,又返回,严格按照俺图上作业拟定的路线,果然一路顺畅。


走对了路,回头看看。

沿途见石垒小坝,搞得真象古迹。


路遇某个越野赛标志,原来这条路径别人也知道,看来不能以俺的名字命名了,颇感失望。

行走在宽缓的山沟里,相信当年也是驻守在横岭城的士兵们日常巡边行走的路线。

徒步40分钟抵达边墙。俺先向西走到牛金山,与上次接龙,然后回头沿墙走到微波站,再返回到原点下撤。下图为牛金山附近边墙所见,圆楼赫然在目。
在地形图上发现,原来其东侧(关外)是一条极其宽缓的大沟,形势极冲,难怪要如此严密防守。这里是否就是《四镇三关志》中记载的轿子顶关口所在?从地形上看,倒是有几分像。轿子顶,嘉靖二十五年建。平漫。东自银洞梁西墩,至轿子顶墩,再迤西至黄石磋。通众骑,冲(《四镇三关志》形胜篇)。
南立面(近处)及以北
南立面

回首陆家坡3号战台


东立面
陆家坡1号战台西立面

东立面

1号战台东就是陆家坡1号敌台,位于大沟南侧边墙顶端,西立面。

东立面

向西回看

南看牛金山


1号敌台与坊安峪村17号敌台正中央下坡处有上墙口,正面看。仔细观察发现,这类上墙口均为向关内伸出蹬道,远看若一堵短墙,俺以前常疑惑的短墙即为此。

东侧看

坊安峪村17号敌台,位于S型边墙拐角处,自此以东向东南折转,西立面。所处位置关外是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四镇三关志》中银洞梁是也。该书载,“银洞梁,永乐年建。东墩至西墩山顶一道。通单骑,冲。”这与实际观察结果完全一致。至此,为轿子顶关防御的东端尽头。

回首陆家坡3号战台

陆家坡3号战台后向东转向,前方有两个紧相连的战台。
此为陆家坡2号战台西立面
东立面


东立面

1号战台东就是陆家坡1号敌台,位于大沟南侧边墙顶端,西立面。

东立面

向西回看

南看牛金山


1号敌台与坊安峪村17号敌台正中央下坡处有上墙口,正面看。仔细观察发现,这类上墙口均为向关内伸出蹬道,远看若一堵短墙,俺以前常疑惑的短墙即为此。

东侧看

坊安峪村17号敌台,位于S型边墙拐角处,自此以东向东南折转,西立面。所处位置关外是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四镇三关志》中银洞梁是也。该书载,“银洞梁,永乐年建。东墩至西墩山顶一道。通单骑,冲。”这与实际观察结果完全一致。至此,为轿子顶关防御的东端尽头。

东立面


台南不远处遗落有过门石,显然属于这个敌台的。

远看东方,边墙蜿蜒,攀援向上。山谷底部一座方形敌台,是为坊安峪村16号敌台,俺等由此上得边墙。

坊安峪村16号敌台西70米,坡上见上墙口,西立面。

东立面

坊安峪村16号敌台紧西侧又一个上墙口


台顶观关外,是条宽缓大沟,通向现辛房村。
东南角
坊安峪村2号战台,北立面。

南立面

继续南行

又一个上墙口,北立面。

拐弯。南坡暴马丁香此时只在背阴北坡盛开着,但此处海拔高,南坡还有。

坊安峪村14号敌台在拐角处,西立面。

南立面

东立面

没有止境的折转盘旋

另一个拐弯处是坊安峪村13号敌台

西立面

东立面

灌丛掩映着的一个上墙口

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很高的坡要爬。

这个上墙口明显,蹬道完整。


坊安峪村12号敌台,西立面,可见上台台阶。


东立面及台顶

南立面

继续南行

又一个上墙口,北立面。

拐弯。南坡暴马丁香此时只在背阴北坡盛开着,但此处海拔高,南坡还有。

坊安峪村14号敌台在拐角处,西立面。

南立面

东立面

没有止境的折转盘旋

另一个拐弯处是坊安峪村13号敌台

西立面

东立面

灌丛掩映着的一个上墙口

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很高的坡要爬。

这个上墙口明显,蹬道完整。


坊安峪村12号敌台,西立面,可见上台台阶。


东立面及台顶

艰难东行

上墙口,西立面。

东立面


东立面

又见大片灰浆抹面

下坡,V型谷,谷底是坊安峪村11号敌台,东侧是坊安峪村4号马面。

坊安峪村11号敌台南侧条石

东立面

东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