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0炎炎烈日下走完旺泉峪-北京结-西大墙-庄户,有史以来最艰辛的户外活动

标签:
图片游记长城杂谈 |
分类: 怀柔长城 |
一星期前浏览长城虫虫队公众号,得悉5月20日有旺泉峪-北京结,并由西大墙下的安排。上周俺已经走了铁矿峪至西大楼段,也有继续往东的打算。此段长城不适合环行,虫虫队有大巴接送,正合吾意。早在2013年11月16日俺随朋友走过旺泉峪至耷拉边段,2014年1月18日又走了旺泉峪至北京结段,但至今想来全无印象。所以,今天的长城之旅充满期待。
早7点30分,大巴在惠新西街南口准时出发,44人参队,从未参加过如此庞大的队伍。据说某次虫虫队竟然集合了80多人的队伍,额滴神呀!
据说高速路上堵车,大巴走安四路-怀黄路往响水河,两个多小时才到。好在车上空调给力,路虽远,很舒服,还睡了一觉,以逸待劳。9点50分车到响水湖景区外停车场,开始了徒步行程。

先是循着这条水泥路,穿过一座渡槽。

没多久就看见长城了。


这个大V是今天的登城点,从地形上推测,这里当年应建有水关,但今已不存了。大V左侧就是著名的蝴蝶结,往西通往磨石口、驴鞍岭、大榛峪、西大楼方向。大V右侧是今天的行进方向,通往耷拉边、北京结、西大墙或鹰飞倒仰方向。今天的既定路线是由此往北京结,然后自西大墙下撤到庄户,再步行到响水湖景区门前停车场。

大V前立的长城碑竟然标明“大榛峪段”,为毛?

我们先是往左走了一段,目的是拜谒长城上少见的施工碑。所谓施工碑,就是当年修建长城时镶嵌在城墙上刻有修建此段长城事由的石碑。虫虫队长用手一指,说就在照片左侧中央树丛之下,但我们啥也没看见,只好继续搜寻。

小石洞的右上侧就是这个施工碑,载明此段长城建于明万历七年,应该是戚继光大人主持修建的。

小石洞和施工碑的相对位置

从施工碑处看对面断崖上的城墙

水关两侧,右侧为施工碑方向,可见墙砖巨大。

施工碑方面城墙

下到谷底,往左侧开始奔向北京结之旅。

登上高处,看对面蝴蝶结局部。有朋友指责:“听名字,美轮美奂。看照片,莽莽一片”。难怪,角度不对。


逼近今天的第一座敌楼了,但楼前是高大的挡墙。

挡墙前方的城墙两侧由条石和砖砌成,内芯填充碎石。现今条石和砖早已不翼而飞,内芯碎石松散,坡度又陡,稍不留心,碎石纷落,马失前蹄,故相当难以攀爬。

不得已,绕过此处,沿墙下寻找上墙之路。

再看一眼蝴蝶结


上得墙来,见城墙如此严整,叹为观止!

回望第一楼

残破的第一楼



但规制很是宏大

有意思的是往来城墙的通道口有堵挡墙,猜想主要是御敌于万一。向伟大的、心细如发的戚大人致敬!

得这样才能上到城墙

城墙中央是下凹的通向长城之内的通道口

第二座敌楼我也无法爬上,绕!

在墙下见第二楼上小伙子威武


从拱门向南钻出,见巨大条石垒砌成的城墙,规整、高大!

此路通往摩崖石刻景区。

还有个砖石堆成的貌似小庙的物件,该是有心人的作品。

从拱门上往东南方向就是一段叫做耷拉边的长城,又叫错长城。为什么修这一段?至今没有统一说法。此次没有走耷拉边,但2013年11月走了,以下照片是当时的作品。下图是精致的瞭望窗。

走出第六楼,回望第六楼。

在第六楼前东望,左侧水泥路通向庄户村,中间敌楼是2013年11月16日折返点。

第七楼楼顶树木郁郁葱葱

第七楼近前

第七楼内部主通道比较低矮,且进入通道前有挡墙。

侧廊则较为高大


出了第七楼,已经很累了,由此可以下撤到庄户,但心想还是按计划走到北京结吧。远处最高点就是北京结。

接近第八楼

第八楼内景



第八楼回顾,在此歇息良久,此后再无同行,独自一直上行。

第九楼

仰望北京结,累杀独行侠。



走过第九楼,侧回头。

回望远摄第九楼,貌似花石楼。

闷热难当,精疲力尽,举步维艰,但上行的坡度越来越大,苦啊!

遥见第十楼

走近第十楼,塌了半边。



第十一楼,前面又是陡梯。

第十一楼内景,在此与失散的虫虫联系上,报告位置,计划上到北京结后沿原路返回,在第六楼前下撤庄户村。


回首第十一楼

满布着碎石的陡峻天梯!

西侧面远望鹰飞倒仰段长城

实在是不敢走墙上了,下来沿墙艰难上攀。

终于攀上了北京结前制高点了。照片方向朝西,西大墙、九眼楼方向,外长城由此向西北蜿蜒开来。

人群所在为北京结

北京结往东,是鹰飞倒仰、天梯和将军守关。

制高点通往北京结之间也有一座敌楼,第十二楼。

北京结的标志是一棵造型优美,极似黄山迎客松的小松树,现在枯死了。2014年1月来北京结时,它还健在。立此存照,悲乎哀哉!




在北京结前制高点上遇见三位先期到达的虫虫队友,他们打算自西大墙下撤。我想,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有伴,难得走一趟西大墙。于是,决定同行。从照片上看西大墙都觉得眼晕,风险一定不可小觑,难怪虫虫队长一再提醒由此下撤难度大。


果然,几乎90度的陡坡,碎石,高蹬,几乎没有抓手,难度的确太大了!

长城碑在庄户村口

下午16时45分,总算走到庄户村了,谢天谢地,谢自己太强大!但这里离停车场还有四公里多的公路,虽平坦,但体力难支。正不知如何是好,打听得最后一班公交17点15分发车,天助吾也!村子里有设备良好,干净整洁的厕所。最重要的是厕所里自来水充足,洗净上下,喝足了自来水,清凉地登上公交车,15分钟就到了响水湖停车场。到达后,稍等后队一会儿,18点10分开车,两个多小时到终点,将近21点到家。

今天的轨迹是蓝色的

先是循着这条水泥路,穿过一座渡槽。

没多久就看见长城了。


这个大V是今天的登城点,从地形上推测,这里当年应建有水关,但今已不存了。大V左侧就是著名的蝴蝶结,往西通往磨石口、驴鞍岭、大榛峪、西大楼方向。大V右侧是今天的行进方向,通往耷拉边、北京结、西大墙或鹰飞倒仰方向。今天的既定路线是由此往北京结,然后自西大墙下撤到庄户,再步行到响水湖景区门前停车场。

大V前立的长城碑竟然标明“大榛峪段”,为毛?

我们先是往左走了一段,目的是拜谒长城上少见的施工碑。所谓施工碑,就是当年修建长城时镶嵌在城墙上刻有修建此段长城事由的石碑。虫虫队长用手一指,说就在照片左侧中央树丛之下,但我们啥也没看见,只好继续搜寻。

小石洞的右上侧就是这个施工碑,载明此段长城建于明万历七年,应该是戚继光大人主持修建的。

小石洞和施工碑的相对位置

从施工碑处看对面断崖上的城墙

水关两侧,右侧为施工碑方向,可见墙砖巨大。

施工碑方面城墙

下到谷底,往左侧开始奔向北京结之旅。

登上高处,看对面蝴蝶结局部。有朋友指责:“听名字,美轮美奂。看照片,莽莽一片”。难怪,角度不对。


逼近今天的第一座敌楼了,但楼前是高大的挡墙。

挡墙前方的城墙两侧由条石和砖砌成,内芯填充碎石。现今条石和砖早已不翼而飞,内芯碎石松散,坡度又陡,稍不留心,碎石纷落,马失前蹄,故相当难以攀爬。

不得已,绕过此处,沿墙下寻找上墙之路。

再看一眼蝴蝶结


上得墙来,见城墙如此严整,叹为观止!

回望第一楼

残破的第一楼



但规制很是宏大

有意思的是往来城墙的通道口有堵挡墙,猜想主要是御敌于万一。向伟大的、心细如发的戚大人致敬!

得这样才能上到城墙

城墙中央是下凹的通向长城之内的通道口

第二座敌楼我也无法爬上,绕!

在墙下见第二楼上小伙子威武
继续前行
第三楼侧窗东望长城

内部侧廊道

第三楼侧窗东望长城

继续东行。对比半米高的登山杖可见城墙至少高达1.7米。

方砖铺地的城墙步道

回顾第三楼残缺的东券门

第四楼远看就很考究

近看更考究

内部结构十分高大

喜欢这种张力极强的造型!

第四楼有被拆毁的匾额痕迹,可见也是有名份的。

内部侧廊道

第三楼侧窗东望长城

继续东行。对比半米高的登山杖可见城墙至少高达1.7米。

方砖铺地的城墙步道

回顾第三楼残缺的东券门

第四楼远看就很考究

近看更考究

内部结构十分高大

喜欢这种张力极强的造型!

第四楼有被拆毁的匾额痕迹,可见也是有名份的。
回望第四楼

更为高大的第五楼

高大的券门

靠门石完整

在第五楼内回拍第四楼前摆拍的队友

第五楼原有两层,但上层顶棚崩落。在二楼小树右侧有一块印记,那是当年此楼碑铭所在。

2013年11月16日,俺曾见到崩落到一层的一通石碑。碑文记载有多名御史名姓,故此楼又称为御史楼。

更为高大的第五楼

高大的券门

靠门石完整

在第五楼内回拍第四楼前摆拍的队友

第五楼原有两层,但上层顶棚崩落。在二楼小树右侧有一块印记,那是当年此楼碑铭所在。

2013年11月16日,俺曾见到崩落到一层的一通石碑。碑文记载有多名御史名姓,故此楼又称为御史楼。


从拱门向南钻出,见巨大条石垒砌成的城墙,规整、高大!

此路通往摩崖石刻景区。

还有个砖石堆成的貌似小庙的物件,该是有心人的作品。

从拱门上往东南方向就是一段叫做耷拉边的长城,又叫错长城。为什么修这一段?至今没有统一说法。此次没有走耷拉边,但2013年11月走了,以下照片是当时的作品。下图是精致的瞭望窗。

走出第六楼,回望第六楼。

在第六楼前东望,左侧水泥路通向庄户村,中间敌楼是2013年11月16日折返点。

第七楼楼顶树木郁郁葱葱

第七楼近前

第七楼内部主通道比较低矮,且进入通道前有挡墙。

侧廊则较为高大


出了第七楼,已经很累了,由此可以下撤到庄户,但心想还是按计划走到北京结吧。远处最高点就是北京结。

接近第八楼

第八楼内景



第八楼回顾,在此歇息良久,此后再无同行,独自一直上行。

第九楼

仰望北京结,累杀独行侠。



走过第九楼,侧回头。

回望远摄第九楼,貌似花石楼。

闷热难当,精疲力尽,举步维艰,但上行的坡度越来越大,苦啊!

遥见第十楼

走近第十楼,塌了半边。



第十一楼,前面又是陡梯。

第十一楼内景,在此与失散的虫虫联系上,报告位置,计划上到北京结后沿原路返回,在第六楼前下撤庄户村。


回首第十一楼

满布着碎石的陡峻天梯!

西侧面远望鹰飞倒仰段长城

实在是不敢走墙上了,下来沿墙艰难上攀。

终于攀上了北京结前制高点了。照片方向朝西,西大墙、九眼楼方向,外长城由此向西北蜿蜒开来。

人群所在为北京结

北京结往东,是鹰飞倒仰、天梯和将军守关。

制高点通往北京结之间也有一座敌楼,第十二楼。

北京结的标志是一棵造型优美,极似黄山迎客松的小松树,现在枯死了。2014年1月来北京结时,它还健在。立此存照,悲乎哀哉!




在北京结前制高点上遇见三位先期到达的虫虫队友,他们打算自西大墙下撤。我想,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有伴,难得走一趟西大墙。于是,决定同行。从照片上看西大墙都觉得眼晕,风险一定不可小觑,难怪虫虫队长一再提醒由此下撤难度大。


果然,几乎90度的陡坡,碎石,高蹬,几乎没有抓手,难度的确太大了!
前方的刀把楼,第十四楼,就是下撤点。


在刀把楼前回顾第十二、十三楼及西大墙,后怕不已!


刀把楼是西栅子和庄户村上下到西大墙、北京结或九眼楼方向的入口。向南(左)到庄户村,向北(右)到西栅子。虽是找到了下撤的便道,但非常陡,且满布碎石和松土,有点像海坨山路。俺一路跌跌撞撞,40分钟下到碎石块铺就的便道,累得浑身无力,眼皮也抬不起来,不时犯睏。这是俺户外生涯中仅有的一次累成狗!比2015年10月上四姑娘山还要累!

路遇母子石。此处开始有水泥路了,走着感觉好多了。



在刀把楼前回顾第十二、十三楼及西大墙,后怕不已!


刀把楼是西栅子和庄户村上下到西大墙、北京结或九眼楼方向的入口。向南(左)到庄户村,向北(右)到西栅子。虽是找到了下撤的便道,但非常陡,且满布碎石和松土,有点像海坨山路。俺一路跌跌撞撞,40分钟下到碎石块铺就的便道,累得浑身无力,眼皮也抬不起来,不时犯睏。这是俺户外生涯中仅有的一次累成狗!比2015年10月上四姑娘山还要累!

路遇母子石。此处开始有水泥路了,走着感觉好多了。


长城碑在庄户村口

下午16时45分,总算走到庄户村了,谢天谢地,谢自己太强大!但这里离停车场还有四公里多的公路,虽平坦,但体力难支。正不知如何是好,打听得最后一班公交17点15分发车,天助吾也!村子里有设备良好,干净整洁的厕所。最重要的是厕所里自来水充足,洗净上下,喝足了自来水,清凉地登上公交车,15分钟就到了响水湖停车场。到达后,稍等后队一会儿,18点10分开车,两个多小时到终点,将近21点到家。

今天的轨迹是蓝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