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2019-10-18 09:02:45)
标签:

中山大学

岭南大学

陈寅恪

怀士堂

旅游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早晨起来,是个好天,蓝天白云,也不算热,决定去中山大学校园转转。这是继2010年游览中大校园后,又一次来到这所著名学府。偷个懒,将上次游览写的游记重新“抄”一遍,后边再加上上次没看到过的几个地方。

中山大学校园里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校园中轴线的两侧,很方便参观,按照示意图的指引,很容易找到想要参观的那些建筑:

张弼士堂:一座红墙绿瓦的四层小楼,掩映在一片椰林之间。小楼正面墙体上镶嵌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篆书“张弼士堂”几个字。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张弼士就是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始人,这座楼是在他逝世后,由其亲属遵其遗愿捐资建筑的。1921年落成后被岭南大学命名为“张弼士堂”,现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怀士堂:一幢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也是昔日岭南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造型很别致,从正面看,是典型的西式风格,但从背面看,却是绿色琉璃瓦屋顶上有着中式的亭子式装饰。在中山大学校园里,我发现老建筑几乎都是这种绿色琉璃瓦,看介绍才知道,原来是民国成立后,岭南大学的建筑上都盖上了绿色琉璃瓦,红墙绿瓦也成立岭南大学康乐园的建筑特色。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怀士堂是1915年由美国机床和天文仪器生产商史怀士出资为岭南学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会馆,后来成了学校的小礼堂。 19231221日,孙中山曾在怀士堂作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黑石屋:由美国伊沙贝·布勒斯顿(黑石)夫人出资为担任过岭南学堂教务长和岭南大学校长的钟荣光博士(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修建的寓所。建于1914年,一幢两层小别墅。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因为捐建者布勒斯顿夫人的名字blackstone意译是“黑石”的意思,因而被称为“黑石屋”。现在中山大学贵宾楼。

马丁堂:一座三层红楼,建于1905年,是康乐园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从门前铭牌上的介绍知道,这还是我国第一栋“使用硬红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房屋”,因而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建筑学会评为中国优秀近代建筑之一。也是我国最早以做地面的建筑。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取名“马丁堂”是为了纪念向岭南学堂捐款最多美国辛辛那提州工业家亨利·马丁。191253日,孙中山曾在马丁堂发表题为《非学问无以建设》的演讲,并在马丁堂前与师生员工合影,现在这张黑白照片镶嵌在门前的铭牌上。

马丁堂如今成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所在地,大门上方有费孝通题写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匾额。

陈寅恪故居:是个二层楼,美国麻金墨夫人1911年捐健,故名“麻金墨屋”,原是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佩之住宅,其后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都曾在此居住。从上世纪50年代起,陈寅恪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名著也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只能略辨光影,于是学校为他在门前铺设了一条白色小路,如今,这条小径依然静静地延伸在故居前,但颜色已经变成斑驳的灰白。

故居已经成了纪念馆对外开放,绕到故居后边,能看到二楼的走廊,记得在回忆陈寅恪的文章中读过,当年陈寅恪就曾在这二楼走廊里给学生上课。

在寻访陈寅恪故居的过程中,看到一幢被竹林绿树掩映的二层小楼,门前立着牌子说是陈序经故居,这可是此行意外的收获。走在如今的中山大学校园,可能大部分学生对这座校园早先的主人岭南大学的历史都知之甚少,更别说陈序经了,但实际上陈序经可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作为教育家,陈序经是岭南大学最后一任校长,虽然只是从1948年到1952年短短4年时间,但他延揽来陈寅恪、姜立夫、王力等一批大家,使当时的岭南大学俨然成为中国的学术重镇。院系调整后,岭南大学被取消,陈序经参与了暨南大学的重建工作,并曾短暂出任校长一职。

但陈序经在学术史上的“名气”更多来自于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全盘西化”论,并因此掀起影响深远的思想大论战。可以想见,这样一位主张“全盘西化”的学者在后来的际遇,1967年病逝。

马应彪夫人护养院:建于1917年的一幢三层楼,所谓“护养院”,应该就是校医院吧。这是岭南大学的首位华人校董马应彪以夫人名人捐建的,所以被称为“马应彪夫人护养院”。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马应彪在中国现代商业史上可是不得不提的人,他是中国百货业的先驱,1900年在香港开办先施百货,后来又先后在广州和上海开办先施百货,是最早由中国人开办经营的现代化百货公司。他不仅给岭南学院捐资建造了护养院,还捐建了一座招待所,如今是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现在博雅学院的牌子上还有篆书的“马应彪招待所”字样。

孙中山纪念铜像:这是康乐园里不多的不属于岭南大学的文物古建之一,是由孙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赠,1933年冬奉置于中山大学石碑旧址,1956年被安放在中山大学现址。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惺亭:位于中轴线上的一个八角亭,上覆蓝色琉璃瓦,内悬一口大钟。这是岭南大学惺社同学于1928年为纪念史坚加、区励周、许耀章三烈士而捐建的纪念亭。史坚加为辛亥革命烈士,我在黄花岗刚刚拜谒其陵墓,区励周、许耀章则为1925年沙基惨案烈士,他们都是岭南大学校友。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为何叫“惺亭”?回来后查了一下,才知道岭南大学每届毕业生都有一个社名,1928年毕业班即为“惺社”,而“惺”字本意为领悟、聪明。亭匾上“惺亭”二字,是古文字大家商承祚1981年题写。商承祚是中山大学最知名的教授之一,在校园内他的字迹也不少见,另一栋名为“梁銶琚堂”的建筑也是他题写的。

乙丑进士牌坊:本是明朝崇祯八年(1635),为表彰天启年间广东梁士济、李斯觉、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进士所建,原立于广州四牌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广州市政府要拓宽该马路,欲将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风景区。岭南大学领迁了这座“乙丑进士”牌坊,后倒塌,1999年重建。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这次能到中山大学参观,也是得偿夙愿。与北京大学占了燕京大学的校园一样,中山大学也是鸠占鹊巢。其实中山大学自身也是近代名校,是1924 年由孙中山亲手创办,开始叫国立广东大学,其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就是由孙中山题写。孙中山逝世后于1926年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历史上的中山大学也是名师荟萃,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望道、吴宓、成仿吾、郁达夫等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

而在中山大学进驻康乐园后消失的岭南大学,在中国曾经存在的16所教会大学中也是很独特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经争取岭南大学就成立了中国校董会,负责岭南大学的行政管理,并负责筹措全部中国教职员工的工资,而设在纽约的董事局则改为岭南大学美国基金会,名义上仍拥有校园和建筑,但把它们租给学校(租金后定为每年1万美元),主要职责是资助西方教职员。岭南大学能收回教育权,是因为当时的广州正是全国革命运动最蓬勃的地方。而岭南大学在短短几十年历史里,也培养了众多人才,知名者如梁宗岱、冼星海、曾呈奎、梁羽生、陈香梅等。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羊城漫步(126):中大校园记(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