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41):龟山、向警予烈士陵园、鲁肃墓

标签:
龟山向警予鲁肃墓武汉长江大桥旅游 |
分类: 巴蜀荆楚(川渝鄂) |
大武汉(41):龟山、向警予烈士陵园、鲁肃墓
从龟山西门进入景区,山不高,几分钟就上到山上。首先看到的是位于西坡的向警予烈士陵园。
向警予是湖南湘西溆浦人,她早年与蔡和森等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入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也是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1928年不幸在武汉被捕,同年5月1日在汉口就义,年仅33岁。
陵园坐东向西,依山而建,由烈士生平纪念碑、烈士雕像、烈士墓和红色战士公墓等四部分组成。烈士雕像位于广场正中,为汉白玉全身坐像,手握书卷,双目凝视远方。雕像作者是著名雕塑家程允贤,于1988年5月、烈士牺牲60周年时树立。
烈士雕像背后就是烈士墓,这是1978年修建的。烈士墓呈台形,红色磨光花岗岩贴面,中间镌刻邓小平题写的“向警予烈士之墓”,顶部装饰有铜铸党徽,墓的四角种植着四株黄杨球。
在向警予烈士墓东边,还有一座红色战士公墓,安葬着大革命时期被杀害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清共,大批共产党员在武汉被杀害。烈士牺牲后,有的遗体由其家属和亲友认领安葬,无人认领的遗体一部分由社会慈善部门安葬,另一部分则是共产党员、海员工人陈春和同他的舅弟王斋公冒着生命危险,在夜深人静之时秘密收殓安葬于龟山西麓补乾亭附近,并记录了烈士英名。其后,陈春和、王斋公亦被杀害,烈士名单遗失,仅知该处安葬着数百位烈士,其中有向警予、马骏三、赵世当、陈其科等。后人缅怀这些先烈,称他们为“红色战士”。
1955年,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将烈士忠骨移葬于汉阳扁担山公墓南坡。1986年迁移至向警予烈士陵园,并立碑永志纪念。
“红色战士公墓”为碑墓结合型,呈山峰状,墓高1米,呈台形,白色大理石和红色磨光花岗岩贴面,顶部装饰直径1米的铜铸五星花环图案;碑体高5.2米,宽6.7米,碑体上部图形为铜铸的花环环绕的党徽,正中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红色战士公墓”六个贴金大字;碑体背面镶嵌着红色大理石碑文,下方红色大理石中央装饰直径1米的铜铸五星图案。
沿着龟山山脊上的林荫道,一路往东,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三国题材的雕塑,刘关张三结义等。
不过龟山与三国最直接的关联,是三国名将鲁肃的墓。
鲁肃墓修建的年代无考,史书仅载清嘉庆年间汉阳知县裘行恕重修,咸丰初毁于兵,不久重修,后来也多次重修。如今的墓地是重修后的,墓冢前立石碑,上刻“吴汉昌太守鲁肃墓”。据说当年重修时,发现这是鲁肃的衣冠冢。其实,鲁肃到底葬在哪里,并无定论。目前好几个地方,如江苏镇江、湖南岳阳、武汉龟山,都有鲁肃墓。
不过,龟山原名鲁山,就是因为鲁肃墓而得名。直到明朝,崇奉玄武,封玄武为帝。玄武龟形,明正统年间的湖北巡抚王俭奏请将鲁山改名龟山,隔江相对的黄鹄山也改称蛇山。这一改,两山夹峙就成了毛泽东笔下的“龟蛇锁大江”。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龟蛇二山正好成为大桥横跨大江两岸的“立足点”。
从地图上看,龟山的地形可谓得天独厚,一边临长江,一边临汉江,汉江正是在其山脚与长江会合。在龟山,可以俯瞰武汉长江大桥的雄姿,还可远眺上游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另一边又能看到汉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