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2019-09-17 09:05:53)
标签:

武汉

张之洞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汉阳铁厂

旅游

分类: 巴蜀荆楚(川渝鄂)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再次到武汉,专门到汉阳参观了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从博物馆的名字就能看出这座博物馆的独特,将一位历史名人与自己的城市联结在一起,也体现出张之洞对于武汉这座城市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进入博物馆,沿首层宽大的台阶拾阶而上,墙壁上是张之洞的生平年表。张之洞生于1837年,15岁中举,26岁殿试中得探花。45岁从京城言官调任地方,先后任山西巡抚和两广总督。1889年, 52岁的张之调任湖广总督,开始了他十八载的督鄂生涯。直到1907年,以70岁的高龄离开武汉回京城任体仁阁大学士与军机大臣,两年之后病逝。

从这个年表能看出,张之洞在调任湖广总督前,在朝廷和地方已经历练20多年,而52岁也正是一个封疆大吏最有经验、最精华的年龄。另一方面,在湖北一干就是18年,也让他能充分挥展自己的才华,将武汉作为新政的“试验田”,为近代中国“打造”了一座“东方芝加哥”。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博物馆楼上的展馆,全面展示了张之洞在武汉“新政”的方方面面,以及武汉从传统市镇到武汉三镇现代城市的演变。

张之洞是因修建卢汉铁路而来到湖北,除了铁路,他还修建现代马路、鼓励轮运、推动现代邮政、电报和电话的建设,从一根铁轨开始串起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近代交通、邮政和通讯体系。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张之洞在湖北振兴工业,汉阳铁厂于1894年投产,铁厂建设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冶炼设备及技术管理人员,展馆中一块铁铸纪念碑上面铸有卢森堡国英文名称。1908年改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及萍乡煤矿,注册成立汉冶萍煤铁有限公司。为了筹集资金,还发行了股票,有了现代企业的雏形。他还对传统财政金融进行了整改,分别设立了银元局、铜元局、湖北官钱局。使近代工商业文化在湖北开始推广和兴盛起来。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鼎鼎大名的“汉阳造”也是张之洞兴办工业的一部分,直到抗日战争,汉阳造一直是中国军队的主要装备武器。

除了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张之洞还进行了军制革新。废除陈旧的武科举,编练新军,但他创办的湖北新军恰恰成为反满革命的大本营,发动了武昌起义,结束了满清统治。

张之洞还在湖北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他对传统书院进行了改革,创办中西结合的近代学堂教育,为推广新式教育撰写学堂歌,组织编审中西学单。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新兴的工商业催生了都市职业人群的产生,从展示看,当时工匠的从业人数是最多的,其次是小贸、种植畜牧业,以及律师、警察、记者、西医等前所未有的新职业,为整个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张之洞的“湖北新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推进近代科学知识和观念的普及,在他的倡导与主持下,武汉报刊业与城市公共文化日益繁荣,创建湖北图书馆、湖北舆图总局、江楚编译局,扩充湖北官书局,并创办《湖北官报》、《湖北学报》等,还设立了专门的阅报所。

而这一部分正是这个博物馆最吸引我的内容,立体地展示了近代武汉社会生活的细节。参观过的博物馆不计其数,这个博物馆的学术性是体现得最好的。在博物馆里看介绍,果然看到这个展览的策展中果然有专门的“历史研究”团队。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比如看展板中的这一段话,就能看出这个博物馆的学术底蕴,吸收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且用不同于传统话语体系的话语表达出来:

“张之洞是因修建卢汉铁路而来到武汉的,因此,张之洞与武汉的关系是从交通建设开始的。从铁路开始,张之洞还在武汉鼓励轮运,修建现代马路,推动现代邮政和电报、电话的建设,渐渐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近代交通、邮政和通讯体系。作为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人、物与信息的通达性使武汉迅速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通达性的提升引起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给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全面和深远的影响。”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走出博物馆,仔细欣赏博物馆的建筑,发现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也很有特点。这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李布斯金设计的,采用全钢结构,寓意“钢铁摇篮”。悬空式的造型似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而飞扬的建筑,也有中国传统建筑“飞檐翘角”的元素。

独特的建筑造型、时尚的布展设计,让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地标。参观时看到很多年轻的小姐姐小伙子,他们显然不是来看展览的,而是来拍照发朋友圈的。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博物馆所在的地方是汉阳铁厂的旧址,博物馆旁边还保留了铁厂的厂房,博物馆外的空地上也布置了一些昔日铁厂的机器设备。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而汉阳铁厂正是张之洞一手创办,是他在湖北“新政”的“代表作” 之一。整个汉阳铁厂包括炼钢厂、炼铁厂等十个分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接着打车到龟山脚下的汉阳造创意产业园,这里正是张之洞筹建的汉阳兵工厂旧址,不过保留下来的老厂房并不多。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大武汉(40):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一个人与一座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