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3):斗门老街,原汁原味“民国风”

标签:
斗门珠海斗门老街骑楼街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珠海斗门(3):斗门老街,原汁原味“民国风”
珠海斗门镇最有特点的便是斗门老街,老街全长500多米,路面宽7.5米,由石板路铺就,沿街紧密排列的是整齐的骑楼。
斗门老街在清末时期形成街道雏形,1928年由于原来的狭窄街道和矮小店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当地成立了“斗门墟建设委员会”,开始拓宽街道,重建店铺。由当时居住在斗门墟内的加拿大传教士、建筑工程师嘉理慰牧师等负责规划设计,至1932年,新的斗门街重新建成,也就是现在斗门老街。
近些年斗门的商业繁华不再,老街上的商铺也日益衰落。 但好在老街格局和商铺建筑未遭明显破坏,骑楼建筑依旧保留完好,甚至各商铺的店名字号及柱身上的广告标语也得以完整保存。以至于来到斗门老街,感觉简直就是一个原汁原味的“民国街”。
斗门是珠三角著名的侨乡,有很多南洋华侨,因此,古街骑楼建筑也体现了南洋和西洋风格。西方建筑的特色,如古希腊建筑的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柱式,古罗马的券廊结构等,在斗门古街骑楼中均能找到其身影。
骑楼建筑立面多分为楼顶、楼身和楼底三部分,是西方建筑典型的“横三段”式结构。上段楼顶部分多数为檐口或山花女墙,个别骑楼楼顶还建有塔楼。老街骑楼的山花女墙形式多样,比如“胜兰”钱庄的山花女墙,有四根小型立柱,把整个女墙分为“一中两翼”三个竖向开间,中间被巧妙地装饰成一个圆形方孔的铜钱,寓意招财进宝。还有的骑楼是神龛式山花墙,如“兆章楼”。这种神龛式的山花墙带有纪念祖宗、供奉神明等美好意愿。
在广东很多城市都有骑楼街,但没有一条骑楼街有这么原汁原味的“民国风”,包括广州的上下九、恩宁路,都没有斗门老街的这种“味道”。特别是骑楼店铺保留下来店名招牌、对联广告,以前只在电影搭设的民国街道上见到过,这里保存下来却是真正的民国风貌。从这些招牌、对联、广告中能一窥当年斗门老街的繁华,有绸匹铺、百货店、药局药行、茶楼食肆、钱庄、米铺、山货行、典当行、纸宝文具店等。也能看出百年前各行各业的经营生态。
比如振兴大押是当铺,其柱子上的对联:振兴隆选办环球货品,振兴大押兼储蓄银业;
同和堂是药店,对联是:“同和堂选办各省地道药材、同和堂代理名家稿丹丸散”;
协昌行的广告是:汇兑各埠银两、接理外洋书信。
还有胜兰茶楼、民兴米机、广英祥布店等,都是百年老字号,店面招牌都还保存完好。
走在斗门,很容易就有种“穿越感”。这样的街面在今天基本上已经绝迹了,很难想到可以在珠海斗门还能看到这么一个“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