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2):菉猗堂

标签:
斗门接霞庄菉猗堂珠海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珠海斗门(2):菉猗堂
菉猗堂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是由宋太祖之弟、魏王赵匡美的第15代后人赵隆(赵晴峰)为其祖父赵梅南所建,赵梅南是元朝诗人,别号“菉猗”,源于《诗经》“瞻彼淇澳,菉竹猗猗”,“绿竹茂盛”之意。
菉猗堂布局为三进(包括前厅、中殿和后殿)四合式,每一进之间有一天井作间隔,岭南地区大多数祠堂都是这样的布局。
菉猗堂最引人注目的是蚝壳墙。岭南建筑中用耗壳筑墙的不少,因为临海,蚝壳成本低,且建筑坚固耐用,有“千年砖,万年蚝”之称。而菉猗堂的这面蚝壳墙,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厚度达65厘米,是明景泰五年(1454)建造菉猗堂时用近百万只牡蛎壳砌筑,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时代最为久远的蚝壳墙。
逸峰赵公祠又称世寿堂,在菉猗堂右侧,祀南门村赵氏九世祖赵逸峰,山墙原是蚝壳墙,民国年间重建时改为砖墙。
昆山赵公祠又称世德堂,祀南门村赵氏九世祖赵昆山 ,建于清光绪年间。
祠堂里有南门赵氏先祖南迁过程的介绍,其先祖是在南宋时由江西入粤,后定居斗门的。据说现在南门村9成村民仍然是赵氏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