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记(3):阅江楼、丽谯楼

标签:
肇庆高要学宫阅江楼丽谯楼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肇庆记(3):阅江楼、丽谯楼
骑楼街的东端有高要学宫,这也是肇庆府学宫,始建于北宋,明初重建,后经多次重修。现在尚存大成殿和西庑、泮池、大成门等。现在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要学宫不远处一座古代楼阁,便是阅江楼。
阅江楼南临西江,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明崇祯年间始命名阅江楼。原为平房,清顺治年间改建成两层楼房,是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楼与楼间建有回廊小阁,相互衔接。抗战时期,日机炸毁西、北两楼,1959年重建。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游历,留下了不少诗文。
阅江楼南楼檐下悬挂匾额,上书“阅江楼”三个大字,是清两广总督劳祟光所书。一层檐下另悬一红色木匾,上书“du
li团团部旧址”,为朱德亲题。楼内有展览陈列,看了展览才知道,叶挺的国民geming军第四军du
duli团成立后,在肇庆驻扎半年。1926年5月即奉命担任北伐先遣队,挥师北伐,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
在阅江楼旁边,新建了一座古建,名为松台书院,这是阅江楼曾经的名字。建筑二层有端砚展馆,展出“砚都瑰宝”专题展览,既有古代名砚,也有现代制砚大师的作品。
离开阅江楼,重新走回骑楼街,来到丽谯楼。这座看起来像是城门楼的建筑,其实不是城楼,而是过去肇庆府衙的入口,楼后的府衙即古端州治所。其前身是北宋时期所建御书楼,用以供奉宋徽宗为其封地端州御书“肇庆府”。到了明朝,1471年在此修建丽谯楼,楼建成后,置铜壶滴漏、乾宁铜钟、大藤鼓报时刻。
上世纪50年代,该楼已经残破不堪,重修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但楼下的高大台基仍是明代遗构。台基中央辟有一券拱形门道,门上有匾额“古端名郡”,门两侧对联为“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
1646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就是在丽谯楼登基,改作“永明宫”。现在,楼内有关于这段历史的一个简单陈列,介绍了永历帝登基前后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