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记(2):古城墙、披云楼

标签:
肇庆肇庆城墙古城墙披云楼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肇庆记(2):古城墙、披云楼
肇庆古城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也是目前参加联合申遗的14座古城墙之一。
肇庆城墙始建于宋,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筑为砖城,至清同治年间,先后修葺20次,但城墙和城门位置一直未改,宋代筑城的城池格局也保存完整,这也是不多见的。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保”。
在披云楼的古城墙展厅里,看到古城池的模型,发现肇庆古城挺特别的,不是那种四方形的“标准”城池,而是东西狭长、南北较短的长方形。南、北侧城墙差不多1000米长,东西两端的城墙仅400米左右。
民国时期,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瓮城等都被拆除,城墙除披云楼段外全部拆低,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前些年将北侧城墙进行了修复,恢复了北城门“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其他部分的城墙虽然尚未修复,但城墙的墙址保存仍较为完好。
披云楼位于古城墙上,始建于北宋,当时是作为瞭望台而建造的。如今的披云楼是1989年重建的,外形仿古,楼高三层,楼顶为歇山式十字脊。楼内的古城墙展室里,展出了多块墙砖,砖上有刻字,是历史上多次修葺城墙的见证。
肇庆自古就是岭南名郡,旧称端州,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曾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继皇位后,升端州为府,御书“肇庆府”。明嘉靖年间两广总督府从梧州移驻肇庆,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也就是说,在那将近200年时间里,肇庆一直都是两广的政治中心。期间,肇庆还短暂地有过一段“首都”:1646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在肇庆即位称帝,即永历帝。但永历帝在肇庆称帝不到两个月,就被迫逃亡,由梧州、桂林,入云南。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缅甸,但在次年被吴三桂所掳押回昆明遭弓弦勒死。现在,在昆明还有永历帝“逼死坡”遗址,上次到昆明还曾专门寻访该处遗址。
走向古城墙,往古城里边走,发现城里竟然还有一条骑楼街。这是民国初年开始修建的,虽然没有广州“上下九”、恩宁路那么有名,但也是南粤文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