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行记(7):元中都遗址

标签:
草原天路张北元中都元中都遗址旅游 |
分类: 津冀鲁豫 |
张家口行记(7):元中都遗址
从野狐岭出草原天路,上张石高速,下午4:30抵达张北元中都遗址考古公园。元中都遗址,位于张北县城以北15公里,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齐名。营建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
至大四年(1311年),武宗逝,仁宗“罢城中都”后,但仍作行宫使用,后来的几位元朝皇帝也都到此巡幸、议政。1358年,红巾军烧毁中都宫阙,元中都成为废址,并且日渐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1998年开始的考古挖掘,才将这个原来被称为“白城子”的遗址确定为元中都。这一发掘,入选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前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刚刚挂牌成立。
遗址面积很大,但建筑遗存很少。经考古学家发掘考证,元中都由宫城、皇城、郭城呈回字形相套,是中国传统都城的“三重城”建制。宫城城垣保存较为完整,夯土城墙断断续续,基本能看出城郭的模样。宫城的南门也有遗址保存,经部分修复,可看出“三观两阙三门道”的城门构造。
位于内城中心的主体宫殿群只残存建筑台基,从台基的规模可看出当年的宫殿十分宏伟。
据说出土了汉白玉角部螭首等文物,应该都存放在博物馆里。站在宫殿的台基上往四周看去,偌大的中都皇城现在已是荒草萋萋。
元中都遗址曾在2006年被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但大概是因为本身作为元代都城的历史很短,重要性不高,加上保存的遗址不够丰富,所以后来元上都申遗成功,但并没有元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