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2018-07-11 12:12:17)
标签:

花都

资政大夫祠

水仙古庙

花县

旅游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位于花都区三华村,就建筑规模和文物价值而言,其实都比洪秀全故居要大的多,但至今没有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是“省保”

在珠三角盘桓这些日子,看的古建筑群多了,发现一个现象,珠三角的古村落不论是建祠堂还是建庙宇,都喜欢“扎堆”,比如唐家湾的“唐家三庙”、三水的芦苞祖庙、东莞南社古村的祠堂群、广州黄埔村的祠堂街、余荫山房的家祠,都是并排三座祠堂或是庙宇。资政大夫祠也是这样一个“祠堂群”,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三座建筑并排而立,中间以青云巷相隔,组成了一个“三列三进六廊”的建筑群。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资政大夫祠堂群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三华村大多姓徐,道光时期村里的徐方正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屡迁至兵部郎中,其堂弟徐表正也在兵部任主事。同治时,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被封为“资政大夫”,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被封为“奉直大夫”。兄弟二人随即在家乡建造祠堂,光宗耀祖。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纪念徐氏先祖徐亨之。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三座祠堂整齐排列,建筑样式和格局与岭南的其他祠堂差不多,均为三间三进,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瓦脊,但也有特别之处:在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的头门院内,各建有一座牌坊,以谢圣恩。

资政大夫祠的牌坊为砖、石结合,样式不多见,朝南的正面竖额刻“恩荣”二字,背面则刻“孝廉方正”四字,牌坊上有精美的砖雕;南山书院的牌坊则是样式较为常见的石牌坊。牌坊很常见,但像这样将牌坊建在祠堂院子里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整组建筑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和池塘,背后有后楼和花园。虽然为晚清所建,不算太古老,但其规模和保存之完好,在我看来完全“够格”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资政大夫祠建筑群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水仙古庙”,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同样是建筑雕饰精美。供奉的是当地的神灵:何氏“御史大王”。传说,有一年三华村一带发生水灾,有个木箱逆水漂流而上,被村民拾得,开箱看到里面装有神牌一块,记载有“御史大王”和他的生辰八字,还有用红布包裹的茶籽等物,拾到这个木箱后,水灾便退,村民认为这是神灵保佑,于是建了这座庙,因神牌来自水中,便以“水仙”为庙名。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花都三记(3):资政大夫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