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2018-03-31 14:25:18)
标签:

方尖碑

克娄巴特拉方尖碑

克氏针

泰晤士河

旅游

分类: 欧洲游记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今天是英国的公众假日,酒店的早餐7点半才开始。我7点就出门,拿着相机去泰晤士河边看埃及的方尖碑。

几天前刚在巴黎协和广场看到一座古埃及的方尖碑,没想到在伦敦又能见到一座埃及方尖碑。

伦敦的这座方尖碑是公元前公元前1460年为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所建,200年后,拉美西斯二世为了颂扬自己的军事胜利,在碑身上增刻了铭文。到了公元12年,罗马人将它们搬到亚历山大城,安置在“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女王为纪念马克·安东尼而建立的神庙中,故此被称为“克里奥佩特拉之针”(“Cleopatras Needle”,也有翻译为“克娄巴特拉方尖碑”)。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1819年埃及总督默罕默德·阿里将这座方尖碑赠与英国,以纪念英军在亚力山大战役中战胜法军。英国政府一直没有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将方尖碑运到伦敦,直到1877年英国解剖学家威廉·詹姆斯·威尔逊爵士出资1万英镑,作为运输方尖碑的资金。工程师约翰·迪克松绞尽脑汁,设计出一个巨型铁制圆筒,将方尖碑装进圆筒内并密封起来作为浮筒式船体,由一艘拖轮牵引,驶向伦敦。但在运输过程中遭遇风暴,6名船员丧生,但浮筒没有沉没,被营救船只拖往西班牙费罗尔港修理,随即又启程向英伦进发。1878121日,抵达英国,次年年8月,在泰晤士河畔的维多利亚堤岸竖立起来。

“克里奥佩特拉之针”其实是一对方尖碑,另一座也被作为礼物送给了美国,如今坐落在纽约中央公园。

看到资料说,现存古埃及的方尖碑共29座,但埃及本土仅保存9座,此外都散落在其他国家,其中意大利拥有11座,是全球最多的,这是当年罗马帝国弄过来的。

泰晤士河畔的“克里奥佩特拉之针”,高21米,底座宽约2.3 米,重约200吨,碑身刻有四周埃及象形文字,基座雕有精美的图案,是用整块花岗岩雕凿而成。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为衬托这块来自埃及的石碑,英国人特地建造了两个狮身人面像,陪伴在方尖碑的两旁。

在方尖碑对面,是一座纪念雕塑,名为《比利时人对英国的感谢》。一战期间,英国收留了25万比利时难民,比利时政府赠送此雕塑,以表示对英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旁边是一个小公园,公园里有一座名为“约克府水门”的古建筑。

12世纪以来,泰晤士河畔的河岸街豪宅林立,主人多为主教或重臣。这些大宅开有通向泰晤士河的水门,约克府水门就是其中一座。

约克府建于1237年之前,最初是诺维奇教区主教的府邸,宗教改革中落入亨利八世之手。1556年,亨利八世把它赐给约克大主教,诺维奇府从此易名为约克府。约克府后来几度转手并被拆除,只留下这座雕饰华美的水门。

再访英伦(26):泰晤士河畔的埃及方尖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