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2017-10-14 09:40:49)
标签:

卢浮宫

拉斐尔

自由引导人民

梅杜莎之筏

旅游

分类: 欧洲游记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卢浮宫收藏的绘画同样是琳琅满目,一幅幅世界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让人目不暇接。

早期绘画当然都是宗教题材,各种各样的耶稣、圣母,那个时候圣人头上还得画上光环。比如这幅《庄严的圣母》,是意大利画家契马布耶的作品,画于1290-95 年。他是佛罗伦萨最早的画家之一,相传为乔托的老师。他作品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具有前奏的意义。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圣母加冕》,意大利15世纪画家安吉利科的作品。看过陈丹青的《局部》,对安吉利科推崇备至。此画描述了耶稣基督将圣母从受祝福的众人中擢拔出来,对她表达天国的欢迎。圣母通过九级颜色各异的大理石台阶登上基督的王座,低头跪下接受了她荣耀的圣子手中的王冠。环绕他们的是一群天兵,由天使音乐家和圣徒组成。

《岩间圣母》,达芬奇的名画。人物组合成金字塔式构图,具有稳定感。圣母形象被刻画得极其完美,面带微笑。右下角的小耶稣仿佛沐浴在天国之中,他手指约翰,请求约翰给他施洗。左下角天真的小约翰拱手向耶稣回礼。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花园中的圣母》,拉斐尔的名作,也叫《圣母、圣子和圣巴蒂斯特》。拉斐尔画了很多圣母像,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幅。此画作于1507年,概括了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时期的画风:画面明亮、笔触清晰、情感纯洁。画的题材是圣母与圣子,把背景放在了美丽的田园,圣母没有了中世纪圣母像的神秘气息,就是一个美丽慈爱的母亲,洋溢着人间的幸福。事实上,画面中的圣母本来就来自人间,据说有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之后创作了这幅花园里的圣母。

《圣乔治屠龙》,拉斐尔画过两幅圣乔治屠龙,卢浮宫的这一幅是1661年由路易十四收藏,另一幅现收藏在美国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圣乔治为罗马骑兵军官,骁勇善战,杀死了一条遗害当地人的毒龙而深受爱戴。后来因试图阻止罗马皇帝对基督徒的迫害,于公元303年被杀,494年被封圣。在14世纪末,圣乔治取代了圣爱德华,被封为了英格兰的主保圣人。所以在英国有很多以圣乔治命名的教堂、学校、公园等。

每年的423日是圣乔治节,也是英格兰的国庆日。这一天还是格鲁吉亚、保加利亚、葡萄牙以及加泰罗尼亚等同样奉圣乔治为圣人的国家或地区的重大节日。

《蒙娜丽莎》,就不用多说啦,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还清楚地记得十年前来卢浮宫,别的油画都挂在墙上任游客欣赏、拍照,唯独蒙娜丽莎单独挂在一面墙上,前边一米多的地方有围栏,观众不可近前观赏。这次来卢浮宫,发现蒙娜丽莎依然“独占”一面墙,不过把观众拦在更远的地方,还专门有工作人员坐在墙角守着。当然,蒙娜丽莎前永远挤的里三层外三层,以至于这次我们都没有挤到前边,只隔着观众远远地拍了张照片。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在蒙娜丽莎对面,也是一幅作品“独占”一面墙,不过那是一幅“大画”——委罗内赛的《加纳的婚礼》。这幅作品长达10米、高6.6米,为名副其实的“大画”,据说是卢浮宫里最大的绘画作品。

《加纳的婚礼》记述的是一个著名的神迹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以及圣母玛利亚参加在迦纳举办的一场婚礼。酒喝完了,耶稣吩咐将空酒缸里放满水,一坛水变成了酒,这是基督完成的第一次圣迹。

委罗内塞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三杰”之一,擅长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这幅画上有130多个人物,但视觉上并没觉得拥挤。画家将自己也绘进画里,就是前排的一个乐师。画面正中,头上有光环的便是基督与圣母玛利亚。

在另一个大厅也有一幅大画:《拿破仑一世与皇后加冕礼》,是雅克•路易•大卫的名作。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大卫也翻译成达维德(Jacques-Louis David),是法国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在雅各宾专政时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委员。拿破仑掌握政权后,大卫成为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家,《拿破仑一世与皇后加冕礼》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这样的画就是起到记录历史瞬间的作用。《拿破仑一世与皇后加冕礼》描绘的是180412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盛况。

画面中心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拿过王冠,赐给皇后约瑟芬。围绕拿破仑和皇后,周围有教皇、主教、王公 贵族、将军、各国大使以及前来祝贺的外国国王、王后等,总共近百人。的肖像,据说很多是请真人来到画室画的。这幅画构图宏大,气势磅礴,构思巧妙,是美术史上最著名的历史画之一。华丽的服饰、辉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描绘,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典型特征。据说画家用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幅画。

大卫还有一幅作品《马拉之死》是我们所熟知的,不过没有收藏在卢浮宫。

安格尔是雅克•路易•大卫之后的法国19世纪新古典主义代表,他的名作《大宫女》也在卢浮宫展出。安格尔一生画了很多裸女,如著名的《泉》、《大宫女》、《土耳其浴室》等,这些作品也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大宫女》创作于1814年,为了凸显女性背部曲线的优美,他故意拉长人物的腰身。古典主义画派追求古典理想化的平静肃穆只美,这幅《大宫女》就完美地体现出安格尔的美学追求。

在另外一个大厅,两幅浪漫主义杰作并排放在一起。一幅是杰里科的代表作《梅杜莎之筏》,另一幅是著名的《自由引导人民》。

不久前在北京国博的“卢浮宫的创想”大展,展出了《梅杜莎之筏》的草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几个月后能到卢浮宫,看到原作。草稿的尺寸很小,看了原作才知道是一幅7*5米的大画,视觉冲击力当然不是上次看过的草图可比的。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梅杜莎之筏》描绘的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一起惨剧。19世纪英国示好送一个西非港口塞拉利昂给法国,法王派“梅杜莎号”护卫舰去西非接收。途中发生海难,船长下令弃船,但是救生船不够全体人员使用,最后剩下147人没有救生船。为了逃生,这147人自己搭建了一条救生筏,漂在大海上自生自灭。筏上147人自相残杀,没食物就杀人吃尸体。漂了13天被救起时,只剩下15人。这场人间惨剧成为当时波旁王朝的巨大丑闻。

杰里柯饱含激情创作的这幅作品,将木筏上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求生欲望表现得酣畅淋漓,被视为法国浪漫主义绘画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杰作。

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我们最为熟知的西方油画之一了,描绘的是1830年七月革命期间,法国人民赶走复辟的波旁王朝国王查理十世,试图重建共和国的情景。在画面上,尸体堆积如山,一个女子手持步枪、挥舞着法兰西三色旗。从画中人物的衣着可以看出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身穿礼服、头戴礼帽的资产阶级,也有工人装饰的战士。整幅油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充分展现了浪漫派绘画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巴黎看画记(2):卢浮宫的绘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