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2017-09-16 10:04:07)
标签:

故宫

阿富汗

阿富汗国宝

巴克特里亚国

旅游

分类: 客居北京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早晨就开始刮大风,快到中午时沙尘散尽,露出蓝天。乘地铁到故宫,10点出门,11点半才进到故宫。

首先到午门东雁翅楼展厅观看展览“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品不算多,只有200多件,但却是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这些没有机会到阿富汗的人能通过这些文物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200多件文物主要是来自四个考古遗址,也代表了阿富汗历史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也是四个不同的文化形态。

第一单元,是来自阿富汗法罗尔丘地的几件金杯,是这次展览中年代最早的文物,约为公元前2200-1900 年,属于阿富汗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一件完整的金杯,上面有几何纹;另一件是金杯残件,上面的纹饰是类似野猪的动物图案。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第二单元,来自阿伊哈努姆遗址的文物。阿伊哈努姆是曾经在阿富汗这片土地上建立的一个名叫“巴克特里亚国家”的城池遗址。而我惊讶的是,巴克特里亚竟然是一个希腊化国家。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只用四年就征服波斯帝国,公元前339年占领巴克特里亚,亚历山大大帝在这里留下士兵驻守。亚历山大年轻早逝,在各地留下的希腊军团群龙无首,纷纷伺机独立。阿富汗的驻军成立了巴克特里亚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大夏”。

巴克特里亚最著名的古城遗址是阿伊哈努姆,它是被阿富汗末代国王查希尔发现的。1961年,国王在阿富汗东北边境附近的阿姆河畔狩猎,看到当地农民挖出的古代石柱,于是下令进行考古发掘,结果挖出了一个巨大的希腊式古城遗址。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这次展览中就展出了一个典型的科林斯柱头,是阿伊哈努姆遗址大殿的柱头遗存,与在希腊出土的建筑柱头没什么两样。

还有一件石头做的日晷,是亚历山大将希腊科学宇宙体系带入到中亚的证明。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在这个单元中,最令人惊叹的文物一件圆形的青铜装饰板,板上多处金箔都已脱落,但主体图案仍然保存很好。

画面的主角是头戴金冠的希腊大地母亲女神库柏勒,乘坐着一辆狮子战车,去向一个祭坛。狮子车的驾驶者是背生双翼的胜利女神尼凯,天上是金色的太阳神和星月。

这件公元前3世纪的金箔青铜装饰板,也是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出土的最珍贵的文物。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亚历山大的铁蹄把希腊文化带到了遥远的中亚,在中亚留下了辉煌的希腊城市遗址。这是这次展览给我上的一堂历史课,以前从不知道在中国西部的这个邻国,还曾经有过希腊文化的痕迹。

展览的第三单元,是来自蒂拉丘地的文物。这些文物出土于古代贵霜王国时期的六处贵族墓穴。

公元145年,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巴克特里亚,希腊人逃往印度,作为希腊文明属地的巴克特里亚国也湮灭在中亚的滚滚沙尘中。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就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大月氏人。    公元1世纪,大月氏中的贵霜翕侯部落建立起了从中亚到北印度的贵霜帝国,成为丝绸之路上很重要的帝国。

1978年,前苏联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在阿富汗北部蒂拉丘地发现了6座古代游牧部落的墓葬,出土黄金制品等2万多件,出土文物数量之多之精美,是20世纪全世界屈指可数的考古大发现之一。

贵霜王国是游牧民族草原文化,但希腊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这在蒂拉丘地出土文物中就得到了体现。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置于整个展厅最中央位置的金冠,是当年蒂拉丘地考古挖掘中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自然也是本次展览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我看到不少媒体介绍这次展览,都是使用这只金冠作为配图。

这件金冠最大程度地利用了金的延展性,将每一个小金片都打造地像纸一样轻薄,轻微的震动,就能让金片不停地颤动。这些金片形状不一,繁复华丽。还有很多黄金制作的女性首饰、饰物、小件雕像等,无不精美细腻,很难想象在公元一世纪对黄金的处理工艺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展出中有多件带有海豚图案的器物,比如一件“骑海豚的爱神丘比特”,另一件海豚图案钩扣,都明显体现了爱琴海希腊文化的影响。

第四单元的展品来自贝格拉姆遗址,也属于贵霜王朝,贝拉格姆曾是贵霜帝国的夏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处交通要冲。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的迦毕试即为此地,当时玄奘就记载“异方奇货多聚此国”。

贝格拉姆的为世人所知,始于1937年法国考古学家哈金主持的考古发掘。在这里发现了两个密封于2000多年前的巨大库房,房门用砖封闭,里面装满了琳琅满目的物品,既有日用品也有工艺品,有来自印度的牙骨雕刻、来自中国的漆器,也有来自罗马的浮雕、青铜制品,来自埃及和阿拉伯地区的玻璃制品。这些物品的主人是谁?要运往何处?今天都已不得而知,但说明贝格拉姆确实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集散地,玄奘“异方奇货多聚此国”的描述也是真实可信的。

贝拉格姆遗址出土的文物还原出早期丝绸之路上充满活力的景象: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东西方的商品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流转,罗马、印度、中国、中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游牧文明在这里交融。

贝拉格姆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的是象牙制品,这次展出了多件,既有象牙浮雕牌饰,也有象牙圆雕作品。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象牙装饰牌原本应该都是家具上的装饰物,专家分析,这些象牙装饰牌都是在印度制作,然后运到贝格拉姆再组装到家具上。

装饰牌的图案采用浮雕与透雕的方式,雕刻工艺复杂,极富立体感。图案中,女性是主角,繁复多样的装饰图案是配角,有诡异奇特的神话物种,各式各样的花朵枝叶藤蔓,都体现了典型的印度风格。贵霜帝国曾是北印度统治者,这些牙雕工艺之精美,很可能是供奉贵霜皇室的。

展出中还有多件玻璃器皿,都有希腊化风格,如吹制玻璃鱼和玻璃海豚。还有一件水晶双耳杯,晶莹剔透,不能想象是出自公元1世纪的匠人之手。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几件彩绘高脚杯,杯身上的图案清晰生动,色彩艳丽。专家分析出这些玻璃杯的材质,来自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罗马和阿拉伯地区。

还有多件明显为希腊、罗马风格的青铜雕塑、石膏浮雕圆盘,其中一个骑马者雕像,表现的正是亚历山大大帝。另外有很多件希腊神话雕像,比如丘比特雕像、森林之神西勒诺斯的面具等。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大开眼界的展览,让我对阿富汗乃至中亚的古代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查资料时知道,在这些珍贵的文物背后,还有更令人心酸的故事。因为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全境,这些古代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异教”的异端,都应该毁掉。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员工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次在故宫展出其实是这批文物全球巡展的一部分,此前已在12个国家进行了长达11年巡展。而巡展其实也是为了这批珍贵文物的保护,回到国内反倒不能保证文物的安全。说起来,真的令人心痛。

午门还有一个法国十八世纪珍宝展,兴趣不大,转了一圈就离开了。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故宫记之展览篇(6):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