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漫步(19):三元里抗英旧址

标签:
广州三元里三元里抗英鸦片战争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羊城漫步(19):三元里抗英旧址
在中国,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广州三元里的。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将三元里抗英定义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其意义在于:“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三元里抗英事件的过程,百度百科是这么介绍的:“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恐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处理,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争留下的历史遗存最主要的就是三元古庙。这座古庙建于清初,供奉的是北岳大帝。因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所以称之为“三元庙”。当年村民们就是在古庙前集会,商议与各乡联络,联合抗敌。其后,各乡代表齐聚庙前誓师,并取出庙里的三星旗作指挥旗。
三元古庙后来荒废,1860年重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缮复原,设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1961年就以“三元里平英团遗址”的名义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编号第一。
古庙为二进四合院的布局,砖木结构。山门为硬山顶、面阔三间,石坊大门上额书“三元古庙”四个大字。硬山顶的屋脊饰以琉璃鳌鱼宝珠,并有云纹脊饰。前廊及庙内四壁绘有“伏生传经”等壁画及图案花纹,有着浓厚的广州清代祠庙建筑特色。
古庙里陈列了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介绍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复制品。
在三元里马路对面,有三元里抗英纪念公园。公园主体是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是1950年10月建立的。碑身正面刻:“一八四一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这是我见过的各地纪念碑中最长的碑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