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宣化(上):下八里村辽墓壁画

标签:
宣化下八里村辽墓天文图宣化辽墓旅游 |
分类: 津冀鲁豫 |
古城宣化(上):下八里村辽墓壁画
早8点出发,走京新高速转京藏,到河北宣化。上午十点半下高速,第一站就来到宣化郊区的下八里村,参观辽墓。我是偶然在网上看到照片才知道在宣化还有这么一个辽墓群,并且还保存有那么精美的壁画。
这是一组以张世卿墓为代表的辽代张氏家族墓,从1972年到1993年,先后在这里发掘清理出10余座墓地,出土各种文物800余件,壁画360平方米。被评选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入选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世卿是辽代归化州(今宣化)清河郡人,当年宣化遭灾,饿死者无数。他拿出谷物2500担,以解灾民之难。他官至银青崇禄大夫、监察御史、支骑尉,作为汉人,他与他的家族是辽代“以汉治汉”、“辽汉亲善”的一个范例。
下八里村距离宣化城区只有几公里,并不算远,但平时来这里参观的游客显然很少,我们到的时候只有我们两个人,连售票处都没有人值班,好在看到院子角落里的屋子有人,去问了一下,果然是值班的,给我们去开了墓室的门,当然门票还是要收的,50元一个人。
虽然有十座墓,但现在对游客开放的只有张世卿墓,其他墓室大多数已回填保护。墓群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都在博物馆,目前墓室里是空空荡荡,能看到就是壁画,但这正是这处辽代墓葬文物价值最高的精华所在。给我们开门的值班大姐说,发掘的墓室都有壁画,共计98幅,总面积达360平方米,其中最精美也是文物价值最高,就是张世卿墓。
张世卿墓的墓室建在地下4—5米处,得通过一个不长的墓道走下去。墓室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和后室五部分组成,墓室内部做出仿木砖雕柱子,顶部还做了仿木雕的斗拱,并收砌成穹隆顶。
墓室的前室、甬道和后室墙壁上均绘满彩色壁画,面积约86平方米,难得的是近千年过去了,还都色泽鲜艳,虽有部分风化,但总体保存十分完好。壁画的题材多样,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豪华生活,有出行、伎乐、宴饮等场面,还有天文图、门吏图等,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直观形象地反映了辽金时期的经济、科学、文化、宗教,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
墓的前室东壁绘散乐图,长2.5米,宽1.8米,共有人物12个。11人组成乐队,1人手舞足蹈,乐手们服装色彩各异,每个人手中持一种乐器,有琵琶、大鼓、腰鼓、笙、笛、箫、拍板,场面十分壮观,表现了墓主人生前歌舞娱乐的情景。
西壁绘有一幅出行图,图中绘一白马,马的前后共站5人,分别是驭者、持伞人、持帽人、持衣人和顶盘人,反映了墓主人准备出行时的隆重场面。
内室东壁绘备装图和备经图,备经图中绘3人,衣装不同,表情各异,图中绘一朱红色长桌,桌上放着《金钢经》和《常清净经》,反映了墓主人日常咏经礼佛的情况。
内室西壁绘妇人启门图、温酒图、备装图。
墓顶的天文图,把中国传统的二十八宿记星法与西方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官的记星法融合在一起,它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史和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珍贵史料。在星象图的的边缘有一个洞,是早年盗墓者留下的。
在地面上看到两个石棺,是墓地里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