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醴陵记(1):渌江书院

(2016-04-19 08:31:17)
标签:

醴陵

渌江书院

株洲

旅游

分类: 三湘四水(湖南)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早晨9点出发到高铁站,匆匆忙忙买了9:57到醴陵的高铁票,检票上了车,只富裕几分钟时间。24分钟的车程,到站后先去售票厅买了下午3:33分返程车票,然后打车去市区。

第一站是渌江书院。来湖南后,走了些地方,发现湖南各地的书院特别多。按理说,湖南在古代远离文化中心,尤其在宋代之前,长沙以南地区还属于瘴疬卑湿的南蛮之地,怎么会有这么多书院呢?仔细研究一下就发现,这些书院大多是南宋之后创办。可见,对于湖南特别是湘南地区来说,南宋是个文化大爆发的时代。

渌江书院的前身学宫就创办于南宋,但原址并不在现在这里,而是在醴陵青云山。刚创办不久就迎接了朱熹的到来,那是1167年,朱熹从福建崇安出发,不远千里来到湖南,访晤岳麓书院主讲张拭,于是便有了传颂千古的“朱张会讲”。两人还同游南岳后。下山后,朱熹与张栻作别,返回福建途中,于醴陵停留,在醴陵学宫讲学。30年后,朱熹再次来到醴陵学宫,这时他已出任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掌岳麓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期间,促成文化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的理学大家吕祖谦也曾来醴陵讲学。

1506年,又一位大师来到醴陵。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因言事谪贬贵州龙场驿丞,途经湖南,慕名而来醴陵,盘桓多日。

乾隆十八年(1753),渌江书院创建于学宫旧址。道光年间,将书院迁至西山书院遗址,也就是现在这个地方。几年后,左宗棠出任渌江书院山长。左宗棠来到渌江书院后,大力整肃院规和督勉学风。而对左宗棠来说,这段经历成为他人生转折点。18369月,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回安化省亲,路过醴陵。左宗棠应知县之邀写了副对联贴在驿馆门外:“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没想到陶澍对此联大为赏识,并要求见撰联人。于是,当时只是个教书先生的左宗棠结识了封疆大吏陶澍,这才有了后来入幕陶府,踏入晚清政界。

一座名气并不大的书院,从宋到明、到清,先后与朱熹、吕祖谦、王阳明、左宗棠等大师的名字连接在一起,放在全国也不多见。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渌江书院在2013年进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上西山半山腰,还没见到书院,就看到一棵千年古樟,像一把巨伞立在路口。树荫下,一块石碑上刻着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这是500多年前王阳明来这里讲学时所题,说明在那个时候,这株古樟已经吸引了他的目光。

诗中的“深潭”,指的是古樟不远处的一口古井:洗心泉。如今,古井犹存,泉水仍在汨汨流淌。

书院正在进行维修,好在还让进。面积并不大,只有三进。大门悬门联:道崇东鲁,秀毓西山。门内为讲堂,是旧时讲学的地方。再往里是礼殿,供奉孔子像。东西为学生的斋房,西三斋在民国15年因山洪暴发倒塌,改建成教学楼,当时渌江书院已经改为渌江中学了,据说程潜、陈明仁、李立三、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书院左前有宋名臣祠、靖兴寺。宋明臣祠建于1904年,是为了南宋时期三位醴陵籍的名臣:吴猎、皮龙荣、杨大易。

靖心寺始建于唐,为纪念隋末唐初开国将领李靖之妻子红拂女而修建。红拂女随李靖南征北战,经过醴陵时染病身亡,其衣冠冢就寺后不远的西山上。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醴陵记(1):渌江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