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2015-09-09 10:24:56)
标签:

文化

贾谊

贾谊故居

长沙

旅游

分类: 三湘四水(湖南)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再到太平老街,也是第三次来了。主要是补课的,前两次来都没有参观贾谊故居。

刚知道长沙有个贾谊故居,我是挺不以为然的。贾谊,2000年前的人了,哪可能有什么故居留下来,一定是现代附会之作,在各地类似的“伪故居”还少吗。但当我真正走进故居,加上最近读了些长沙文史方面的书,我才知道自己的偏颇。贾谊之于长沙,绝非一位历史“名人”为这座城市历史上的一个“点缀”,而是长沙、乃至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正因为此,贾谊故居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名人故居”,而是被很多学者看作湖湘文化的精神故乡之一。

但是,贾谊并不是湖南人,而是洛阳孟津人,少有才名,21岁便被汉文帝委以博士之职,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贾谊到长沙,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两人相隔百余年,却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我看到有学者撰文认为,屈原身后寂寞,正是贾谊“挖掘”了屈原,使屈原从“山野草泽的民间真正进入主流士大夫的视野”。

大概也正是因为两人精神世界的想通,后来司马迁著《史记》,将这两位相隔百年的人物合在一起,写了篇合传:《屈原贾生列传》,后世因而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但与屈原身后寂寞不同的是,贾谊身后却有盛名。汉武帝时期即敕命修缮长沙贾谊故居,此后的两千多年里,贾谊故居历经了60多次重修,并形成祠宅合一之格局。到了明代,“重新贾太傅宅”为湖南地方官经常性举措,甚至成为湖湘士子评判太守、巡抚政绩优劣的标尺之一,故贾谊祠宅得以常修常新。

如此说来,贾谊故居大概算得上中国最古老的“故居”了。故居院内有一井,也号称“历史最悠久的古井”,因为相传为公元前177年贾谊任长沙王太傅期间开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就有记载:湘西廨西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中有一井,是谊所凿,上敛下大,其状如壶……。唐杜甫诗中有“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的诗句,所以这口井又名“长怀井”。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两千多年来,贾谊故居虑废屡修,唯此井历经沧桑,几经兴废,保存至今。历朝修复贾谊故居,也都是寻此古井,为故居“定位”。

故居的主体建筑为贾太傅祠,后为太傅殿,再后为寻秋草堂。现在,这几进建筑都被辟为展室,介绍贾谊的生平及历朝历代文人对其评价。说实话,以前对贾谊了解的很少,只记得中学时学过他的那篇《过秦论》。这次参观让我对贾谊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在历史上还有这么高的地位,这从历朝文人、政治家对其评价之高便能看出。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道:“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

李贽说:“通达国体,识时知务,至今读其书尤想见其为人,千古之俊杰。”

曾国藩评价云:奏疏以汉人为极轨,而气势最盛事理者,尤莫善于《治安策》,故千古奏议,推此篇为绝唱。

毛泽东年青时便曾作七律《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他还评价:《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全文切中时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历代诗人题咏贾谊故宅甚多,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唐人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如今故居中的“寻秋草堂”便是因“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之句而得名,在明清时期,此处为湖湘士人拜祭贾谊时吟诗作画之所。

故居后院还有佩秋亭,始建于清光绪二年,亭内原陈列有贾太傅石床及《大汉敕刻贾谊纪功碑》。石床及碑均已流失,现碑为复制品。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长沙漫记(21):贾谊故居,溯源湖湘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