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2015-08-05 09:57:01)
标签:

文化

文夕大火

警世钟

天心阁

旅游

分类: 三湘四水(湖南)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围绕天心阁,建有天心公园。面积不大,但绿树成荫,有假山凉亭,倒是市中心难得的一处绿地。

公园里还有几处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宝贵历史遗存:

崇烈塔,建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塔高 6多,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下粗上细的圆柱,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崇烈门,同样建于1946年,是为了纪念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建的,为麻石砌筑的牌坊式建筑,正中额题“崇烈门”,为蒋介石亲题。正中背面题刻为“义重于死”,题刻者不详。崇烈门四根石柱上分别刻有两幅对联,居中一副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旁边的一副是篆书:“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上联出自《易经》:“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为国赴难,奋不顾身;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宁可捐躯。

崇烈门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崇烈门为2006年在原址恢复重建的。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由崇烈门拾阶而上便是崇烈亭,前身为午炮亭,清末民初,为统一全城时间,亭中置黄铜火炮一门,每日正午鸣炮三响以报时。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改为国耻纪念亭,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在国耻纪念亭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亲题。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在天心阁下方的空地上还有另一处与抗战有关的纪念雕塑:文夕大火警世钟。这是2005年所立,雕塑由两个巨大的断壁残垣造型和一个巨大的钟组成,断壁残垣造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壳为不平整的铸铜,其中一个悬挂警世钟,另一个断开在警世钟旁。钟高2.7,重2.8吨。

警世钟旁立有石碑,碑文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实行‘焦土抗战’政策。19381112,日本逼近长沙,长沙警备司令部奉命制定放火焚毁长沙的计划,并预定以天心阁举火为号。13日凌晨,南门某处突然起火,放火队员误以为信号,便四处点火,一场旷世大火骤然而起。大火烧了五天五夜,城区建筑毁之七八,死难同胞3000余人。长沙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为灰烬,长沙人民为民族抗战做出了最大的牺牲。由于12日电报韵目代码为‘文’,史称‘文夕大火’,值‘文夕大火’67周之际,特铸‘文夕大火警世钟’,铭耻砺志,以兴长沙的伟大复兴。”

文夕大火是抗日战争期间长沙乃至全国最为惨痛的记忆之一,但愿此警世钟能让世人铭记这一惨痛的民族悲剧。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长沙漫记(3):天心阁的抗战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