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2015-08-04 09:58:04)
标签:

旅游

天心阁

古城墙

长沙

分类: 三湘四水(湖南)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雄踞于古城墙垣之上的天心阁自古以来就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可惜毁于抗战时期的“文夕大火”,现在这座天心阁虽非古建,但也算是古城留下的不多的印迹之一。

天心阁始建年代不详,但从现存史料看,在明万历年间就已经有了,后来屡均有修茸。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旧时文人墨客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清代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时,天心阁化为一片瓦烁。1983年,重新复建天心阁于明城垣上。此处地势本就高出市区其他地方,又建于城垣之上,更有居高临下俯瞰万家之气势。重建后的天心阁主阁三层,两翼各有两层副阁,一曰“南屏”,一曰“北拱”,间以长廊连接,左右映带、气度恢弘。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主阁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三层楼阁分别设有简单的展览,一层展出了湖南省历代状元、长沙历代进士题名录,反映的是长沙的“文运昌盛”;二层、三层则是用图片资料反映了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攻打长沙城、毛泽东与文昌阁等。

天心阁的历史虽源于文化,但由于其位于城垣之上,且为长沙古城地势最高处,登高纵目,一览无遗,且地势险峻,居高扼守,可制控全城,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长沙古城墙始建于西汉初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但一直都是土墙,直到明洪武年间才加固为砖墙。事实上,全国大多数地方留存的古城墙都是在明初由土城墙改筑为砖城墙的。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城墙外又加筑了南北两个月城,并设炮台。1850年,骆秉章任湖南巡抚,下令将铁佛寺内几尊大铁佛铸成一大一小的两座大炮,大的五千斤炮置于草潮门城上,命名为“红袍大将军”,小的一座置于南门城上。骆巡抚的本意是想让神灵与军威合一,为社稷与百姓保安宁,没想到这座大炮后来真的派上了用途。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大炮被抬上天心阁城头,致使西王萧朝贵阵亡。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现在,这门为守卫长沙城立下奇功的“红袍大将军”就陈列在古城墙上,而在它下方的城墙根,则是一组“太平军魂石雕”,再现了1852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它以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中弹罹难的历史为背景,再现了太平天国将士们顽强奋战的场景。

长沙古城墙在民国初年被拆毁,当时湘督谭延闿下令拆城墙修筑马路,有文人提议保留了天心阁下这段城墙。所以天心阁下的这一段200多米的城墙,包括南、北两月城,成为长沙古城墙的唯一遗存。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长沙漫记(2):天心阁、古城墙与太平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