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史迹(6):云南大学百年文脉(下)

标签:
东陆大学云南大学映秋院泽清堂旅游 |
分类: 多彩云贵(滇黔) |
昆明史迹(6):云南大学百年文脉(下)
除了会泽院、至公堂,云南大学校园里还有不少有纪念意义:
李广田、熊庆来故居:建于1938年,上下两层、外有走廊。熊庆来是数学大家,也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人,他是云南弥勒人,1937年至1949年受聘担任云南大学校长,期间便住在这幢小楼。1952年,著名作家李广田调任云南大学副校长,1957年至1968年任校长,期间也住在这里。
现在,这栋曾经居住过两位大学者的小楼已经成为了云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云南大学虽然也是211,但基本上没什么名师了。可在抗战时期,这里却曾名师云集,熊庆来、费孝通、楚图南、严济慈、彭桓武等等曾在此执教,还有不少西南联大学者担 任兼职教授。那时的云大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齐全,是其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1946年英国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还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著名大学之一。
映秋院,是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夫人顾映秋为云大捐款修建的女生宿舍,建于1938年;泽清堂则是当时云南的另一位大佬、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卢汉的夫人龙泽清捐款修建的女生食堂,建于1941年。
真的挺有意思,两位大佬的夫人,你捐建一座宿舍,我接着捐一座食堂。过去的军阀,其实有其可爱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两座建筑皆是大师之作:是梁思成、林徽因设计建造的。都知道梁思成、林徽因是建筑大师,但其实我们很少看到他们设计的建筑作品,这两栋建筑让我们可以领略到梁思成、林徽因的建筑风格。
映秋院为四合院建筑,三排楼房加上一排走廊,中间围出一个庭院。泽清堂与映秋院相连,两者风格一致,屋顶均覆以黄色的琉璃瓦,映秋院的西南建有瞭望塔,也是传统的飞檐翘角样式。
云大校园里还有一座很别致的建筑:钟楼。这是1955年为新建的理科实验楼配套建造的水塔,兼作钟楼。塔共七层,高26米,由当时的云南大学土木系主任姚瞻教授设计。在林木蓊郁的校园里,点缀着这座钟楼,成为一道很美的景致。
钟楼旁边有一处“云南第一天文点”。1934年,由当时的云大校长何瑶主持测量昆明的经纬度,观测点就设在这里。经测算,经度为102度41分58.88秒,北纬25度3分21.19秒。这是我国第一次科学测绘出的昆明经纬度,这里也就被称为云南第一天文点。
如果不是亲自踏访,根本不知道在西南边陲还有这么一座底蕴丰厚且风景优美的校园。网上好多人在评 “中国最美校园”,但似乎很少有人把云大校园列入。这些所谓的“最美校园”,我基本上都曾到访,在我看来,云大校园完全可以入选“最美校园”之列。
尤其可贵的是,云大校园保存了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轴线:从校门到会泽院再到至公堂,恰好将传统科举制度下的贡院建筑与现代大学教育的标志性建筑会泽院串联起来,不仅仅体现了文脉的接续,也让人们感受到百年来中国教育制度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