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塔寺之耶酥会士墓碑

标签:
龙螭耶稣会士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旅游 |
分类: 客居北京 |
五塔寺之耶酥会士墓碑
位于五塔寺的北京石刻博物馆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露天陈列的耶酥会士碑。这些墓碑乍一看与普通的墓碑没什么两样,甚至连墓碑上刻的名字也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名字,如蒋友仁、汪达洪、赵进修等。但稍稍仔细观察,便能看出与普通中国人墓碑的不同:碑首都刻着十字架。
耶稣会是天主教修会之一,早在明嘉靖年间,就开始派人到中国传教。在明清时期,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天主教组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利玛窦。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还翻译、撰写了许多种有关天文、历算、地理、物理方面的著作,如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译的《几何原本》等,把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传播到中国。应该说,这些耶稣会士在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由于耶稣会在传教的过程中采取了入乡随俗的“调和策略”,遵行儒家习俗,所以得到了朝廷和皇帝的信任,康熙乾隆就与多位传教士来往甚密。这使得他们的传教得以顺利发展,在北京建起了数座天主教堂,朝廷还允许他们在车公庄和海淀正福寺建立了传教士墓地。
正福寺墓地在文革中遭到摧毁性破坏,90年代初,北京石刻博物馆将残存的36通墓碑收于馆内,并开辟了耶稣会士碑陈列展区。
这36通墓碑大多数都是中国传统的团龙螭首碑。清朝对于墓碑的形制与尺寸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一品大臣才能是螭首碑,这些传教士的墓碑采用了品级非常高的团龙螭首碑,但碑身尺寸很小。有人认为,这种形制与尺寸,应是为传教士特定的一种形制,以显示其身份的特殊性。
也有几块墓碑不是团龙螭首碑,而是采用了橄榄枝等西式风格的雕刻纹饰,当然碑首的十字架还是少不了的。
这些墓碑的正中都刻着教士的中文名字,两侧刻的分别是中文和拉丁文的生平。据说有的墓碑背面还刻有“奉旨遣御医诊视,赐帑银二百两安葬。”。因为字迹辨认困难,我没有抄录这些碑文,但在网上找到著名神父张诚的碑文:“耶稣会士 张先生讳诚,号实斋,泰西拂郎济亚国人,缘慕精修,弃家遗世。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东来中华传天主圣教,至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二月二十二日卒于顺天府,年五十三岁。在会三十七年,葬于阜成门外。雍正十三年三月初五日迁于正福寺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