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访古(9):隆兴寺之龙藏寺碑、毗卢佛像

标签:
正定隆兴寺龙藏寺碑毗卢旅游 |
分类: 津冀鲁豫 |
正定访古(9):隆兴寺之龙藏寺碑、毗卢佛像
在大悲阁前东侧空地上有块著名的碑刻《龙藏寺碑》,这是隋开皇六年(586年)创建龙藏寺时所立,高 2.1米,宽0.9米,碑额题“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碑文书丹者没有留名,但书体方整有致,平正婉丽,结构朴拙,笔画遒劲有力。
在书法史上,隋代是由隶书向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而这块碑上的文字法度,似楷又余有隶味,是隋唐书法艺术过渡阶段的一个实例,对书法艺术的演变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所以历代书家都对这块碑相当推崇,称之为“楷书之祖、隋碑第一”。
在大悲阁北边,整个隆兴寺中轴线末端,还有一个毗卢殿。但这本非隆兴寺内的建筑,而是正定崇因寺的主殿,1959年迁建于此。
这座毗卢殿面阔、进深皆为五间的方形大殿,殿身四面均有门。毘卢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与隆兴寺宋朝佛殿的建筑风格显然不一样。体量不大,但却内藏至宝:万历皇帝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的铜铸毗卢佛像。佛像立于石须弥座之上,由三层圆鼓形莲花座与三层佛像摞置而成,造型奇特,技艺精湛,为海内孤例。
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表面均铸雕一坐式小佛,每层莲座之上都端坐着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毗卢佛,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在佛法上这表示诸化身佛都围绕于佛的法身。
在寺院东北有一个新辟的景区——龙腾苑。龙腾苑是根据历史记载重建的,隆兴寺是隋开皇六年在十六国时期后燕龙腾苑旧址兴建的,时称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清康熙年间才改称隆兴寺。
新建的龙腾苑,有假山、水塘、亭榭等,散布一些石雕文物、牌坊等,没有细看。
往回走的路上,又把几个大殿、佛像细细“复习”一遍。一个寺院之内,荟萃了这么多国宝,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出第二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