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2012-09-11 10:21:33)
标签:

正定

隆兴寺

大悲阁

千手千眼观音

转轮藏

分类: 津冀鲁豫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穿过摩尼殿北侧一个精致的牌坊,是戒坛。戒坛据说是清乾隆年间所建,形制也很独特,三层四角攒尖顶,四周是围廊,像是个亭子。坛内供奉双面铜佛一尊,面南的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的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为明弘治6年(1493年)铸造。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走出戒坛,眼前是一组漂亮的建筑:正北为大悲阁,左为转轮藏阁,右为慈氏阁。两阁相对而立,建筑样式基本相同,且都是珍贵的宋代建筑遗存。我虽然对古建素无研究,但能看出这种宋朝楼阁与后世楼阁的不同,一层十分宽大,二层陡然收窄,总体造型轻盈而富有变化。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转轮藏殿内的转轮藏,是隆兴寺现存的又一件国宝。转轮藏是佛寺中可以回转的佛经书架,以佛经中“法轮常转,辗转不息”之意而命名。我在北京的智化寺就见过类似的转轮藏,但那是明朝的,而隆兴寺的这个是宋朝的,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转轮藏实物。梁思成是这么形容这个转轮藏的:“殿下层中央之转轮藏,为一八角形旋转书架,中有立轴,为藏旋转之中心。其经屉以上,作成重檐状,下檐八角,上檐圆,下檐斗拱出双昂三下昂,上出椽及飞椽,角梁等等,一如《营造法式》之制;上檐出五杪重拱计心,其上不用椽,仅用雁翅版,上施山华蕉叶,为宋初原物无疑,今经屉部分已全毁。”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据说这个直径达 7的“庞然大物”现在还可以轻松转动,足见其构造之精妙,是宋朝“小木作”的稀有实物。

大悲阁楼高三层,是整个隆兴寺最高大的建筑,但这已不是宋朝原物,而是按照宋代营造法式规制重建的。那尊著名的千手观音就供奉在这座大悲阁中。也是因为这尊高达21的大佛,给隆兴寺带来了大佛寺的别称。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站在殿内,必须仰视才能看到大佛的全身。只见大佛足踏莲花,神情肃穆端庄。周身有42臂,分持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可惜两侧四十双铜手臂均被毁,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为原铸。

大佛虽大,但难得的是比例均匀,线条流畅,可以说是宏大而不失细腻。文字介绍上说,此尊千手千眼观音大有来历,宋太祖赵匡胤征河东后驻跸镇州(即正定),得知城西大悲寺内原供的铜铸大悲菩萨遭契丹犯界和后周世宗毁佛铸钱的两次劫难,加之听信寺僧“遇显即毁,迢宋即兴”之谶言后,遂敕令于城内龙兴寺重铸大悲菩萨金身。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如今,在大悲阁前还保留有一块立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年)的石碑,详细记述了铸造千手千眼观音、修建大悲阁的始末。大佛是开宝四年(971年)兴工,至开宝八年落成。并以此为主体扩建龙兴寺,使其成为“河朔名寺”。当时是先铸好基础,然后用屯土增高的方法分七段铸造身躯,最后添铸四十二臂。

这尊大佛是我国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一尊大铜佛,亦有说法,将其与沧州铁狮子、北宋定州塔、隋代赵州桥并称“河北四宝”。

    大佛像下是石雕须弥座,布满精美的雕刻,有花草、飞天、乐伎,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一个个肌肉发达、表情夸张的大力士,皆为宋代石雕的杰作。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正定访古(8):隆兴寺之转轮藏、千手观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