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2012-08-06 14:58:37)
标签:

国博

国家博物馆

青铜器

旅游

分类: 客居北京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除了专题展,国博最值得看的还是它的通史陈列“古代中国”。这个展览应该是整个国博最经典,也是含金量最高的常设展览了。进入展厅,只有一个感觉:一部生动的实物化的中国通史。

展品实在是太丰富了,且件件精品,难以一一描述,只能对照拍下的照片,记下印象深刻的文物: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人面鱼纹彩陶盆,历史课本上有这件文物的照片,1955年出土于西安半坡遗址。从考古学上说,这件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工艺的代表作。盆内壁绘有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为圆形,额头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纹面习俗。很特别的是,嘴旁分别画了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配上两个耳朵旁边的小鱼,构成了奇特的人面鱼纹。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是今天的我们无法理解的。

我一直以为这个“盆”是盛食物的器皿,看介绍才知道,是一种特制的葬具,是用来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记得奥运会时,在首博举办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览上,我就看到过这件文物。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虢季子白盘,也是在北京奥运会时参加了“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览的文物。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是西周青铜器中的重器,有人将它列入国博的10件“镇馆之宝”。

与我们通常见到的鼎、簋等青铜器不同,虢季子白盘为水器,呈圆角长方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最大的铜盘,重达200多公斤。最珍贵的是盘内底部铸有铭文8111字,记述了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是金文书法杰作。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四羊方尊,1939年出土于湖南宁乡,造型奇特,肩部耸出四个卷角羊头,铸造十分精细,将羊头与器身融为一体,不论是工艺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都堪称商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据说也是国博的10件“镇馆之宝”之一。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琅琊刻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年巡至山东胶南琅琊台,刻石纪念其统一天下之功绩,全文载《史记·秦始皇帝本纪》。因历年久远现仅存13行,87字。据传为李斯所书,笔力雄健,结构严禁,被公认为秦代小篆的代表作。我觉得这应该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书法刻石了,自然也是稀世珍品。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观伎画像砖,1954年出土于成都杨子山,表现的是汉代乐舞的场景,一边是正襟危坐的主人与宾客,一边是伎人精彩的表演。画面生动,生活气息浓郁。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彩绘陶兵马俑,1965年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长陵陪葬墓,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在其陪葬墓出土的兵马俑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群,出土彩绘兵马俑多达2500多件。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比,这组兵马俑体形要小得多,身高大约五六十厘米。但2000多“战士”整齐列队,该是一支多么威武的军队啊。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西汉),尊为古代酒器,也是祭祀礼仪中的器物。这件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对犀牛形象的刻画极其逼真,尤其是肌肉熊健富于力感。从这件文物我们还可以知道,如今是珍稀动物的犀牛,在2000年前应该是很常见的动物。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击鼓说唱俑(东汉),1957年出土于成都天回山,这件陶俑袒胸露腹,神态诙谐,动作夸张,即便放在今天的雕塑作品中,也堪称优秀。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熹平石经残石,东汉熹平年间(公元172年—公元178年)将《周易》、《尚书》、《鲁诗》、《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刻石建于太学,隶书体,世称“熹平石经”。这也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原碑立于洛阳太学讲堂(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

石日晷,1897年出土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是目前所知出土年代最早的日晷。

国博观国宝(3):通史陈列“古代中国”(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