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2012-08-03 14:29:14)
标签:

国博

国家博物馆

佛像

后母戊鼎

子龙鼎

分类: 客居北京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上二楼参观“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专题陈列。

青铜艺术专题陈列展出的青铜器不是很多,但分量极重,尤其是展厅中央陈列的三件国宝——“后母戊”青铜鼎、大盂鼎、子龙鼎,皆为“国之重器”。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后母戊鼎,大概是中国青铜器中“名气”最大的一件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中学历史书中认识了它。大鼎是19393月在安阳出土的重达 832.84公斤,是我国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因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专家考证,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体形方正、气势不凡。现在,这件大鼎被誉为国博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我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几十件国宝之一。

记得在我们读书时,课本上是将这座大鼎称为“司母戊方鼎”的。对大鼎内腹铭文到底是“司”字还是“后”字,学术界争论许久,现在算是有了定论:应该是“后母戊”。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大盂鼎,西周前期重器。与后母戊鼎不同的是,此鼎为圆体,内壁铸铭文19291字,总结了所谓“殷鉴”,字体雄浑,字字珠玑,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眉县,曾被左宗棠收藏,曾被称为清末“海内三宝”之一。也列入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子龙鼎,迄今发现商代体积最大的圆鼎,铸造精细,造型十分优美,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上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落日本,前几年才由国家出资从香港购回,入藏国博。

除了这三件重器,还有展出了殷墟妇好墓、寿县蔡侯墓出土的不少青铜器,也都是青铜精品。如出土于妇好墓的玉援青铜内戈,是“青铜嵌玉”,在两三千年前,人们就掌握了如此精细的工艺,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蔡侯申方壶,造型之复杂、纹饰之精美,十分罕见。同样出土于蔡侯墓出土蔡侯申簋、蔡侯申鼎等,皆为国宝。

与青铜器展同处一个展厅的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通过数十件佛教造像,展示了佛教艺术在我国逐渐民族化的脉络。我印象深的几件作品有: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彩绘贴金石雕佛菩萨三尊立像,出土于山东青州,是带有背屏的“一佛二菩萨”组合,中间的彩绘佛立像,头略向前倾,面部略带微笑。下着彩绘长裙,裙摆飘逸。一千多年前的文物,色彩还如此鲜艳,令人惊叹。

专题陈列中有好几件来自山东青州的佛像,据说都是从山东方面借来展出的。青州的佛教造像在我国佛教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可惜在山东工作时没有去青州参观。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石雕菩萨坐像,旁边的介绍说,这尊佛像的特点是将印度雕像所重视的立体感和审美观念融入到中国造像特有的流畅线条中,为盛唐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菩萨头戴花冠,身披帔帛,胸饰璎珞,下着长裙,不但是宋朝佛像精品,而且也是我国木雕佛像的经典之作。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宋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头像,虽然只是一个菩萨头像,但却有1多高,体量之大,很是罕见。菩萨面相方圆丰满,长眉细眼,头戴贴金花冠,雕刻细致,令人难忘。

国博观国宝(2):国之重器后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

    三彩菩萨坐像,明朝佛像精品,与宋朝的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一样,都是用国家财政“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从海外购回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