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2011-06-30 14:41:49)
标签:

清华

清华园

清华学堂

同方

旅游

分类: 客居北京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每次到清华都要在“二校门”前看一看,这座门几乎就是清华的LOGO。在建校之初,二校门是清华的主校门,但30年代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就是如今的西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为“二校门”了。但即便不再是主校门,这座门依然是清华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是座典型的西式门楼,灰砖白柱,庄严而不失优雅,门楣上的“清华园”三个字是清末大学士那桐手迹。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可以想见这座完全西式分风格的大门在百年前耸立在清华园时,其实已经昭示,诞生在这座皇家园林的学堂,将是完全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所学堂的新式学校。

与二校门的风格类似,早年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也都是清一色的西式风格:

大礼堂,位于大草坪的正北端,与二校门在同一根轴线上遥相呼应。有介绍说,大礼堂是古罗马的拜占庭风格,最醒目的就是那个巨大的圆屋顶,以及门前四根汉白玉立柱。白色的门廊像是镶嵌在和红色砖墙之上,朴素而端庄。在刚刚过去的清华百年校庆中,校庆标志就是大礼堂的图案。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科学馆,位于大草坪的西侧,据说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一幢看起来挺朴素的三层楼。正面的黄铜大门上方有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 BVILDING”的字样。现在大门两侧挂着“高等研究中心”和“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的牌子,这两个中心分别是杨振宁和林家翘回国创建的。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图书馆,在大礼堂的北边,与大礼堂隔河相望。由新馆和老馆两部分组成,但新馆与旧馆风格基本一致,浑然一体。这是在中国很难得一见的新老建筑“和谐共处”的案例,在我们这样一个急剧动荡到数十年、到处浮躁的国家,多的是大拆大建、拆旧建新,很少有耐心对旧建筑进行风格一致的扩建。在图书馆前,专门立了一个铭牌,显示了这座图书馆的修建历史:先后三期工程,时间跨度竟然长达75年。最早的一期工程也是由美国人墨菲设计,1916年开建,1919年完工,是老清华的“四大建筑”之一;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设计;三期工程建于于九十年代初,由清华大学关肇业院士设计。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早期清华的“四大建筑”中,还有一座是体育馆,我这么多次到清华,都没有去看,下次一定专门找去看一看。

比这“四大建筑”建造时间更早的,是著名的清华学堂。1911年即建成,是清华首批校舍建筑之一。只有两层,是德国古典风格。我没有考证,但感觉应该是北京城除了教堂之外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灰砖、红色坡顶、白色窗台和屋檐,让这座百年建筑至今仍是熠熠生辉。与二校门一样,清华学堂大门上“清华学堂”四字也是大学士那桐手书。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在毗邻清华学堂的北面,有一座看起来很简朴的建筑,正门上方有“同方部”三个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查资料才知道这座看起来不显眼的建筑也是清华最早的建筑之一,与清华学堂等都是建于1911年,也是百年建筑了。在建校初期是作为学校的礼堂,“同方”两字源于《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同方部”意即“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这也使我知道清华同方这个公司名称的来历了。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而在清华学堂南面,坐落着一座挺旧的三层楼,门上方有一个很小的牌子:“水力实验室”,这就是老水利馆,前几天胡锦涛回清华就曾来这里,这应该是他当年读书时常来的实验室。在大草坪东侧建有新水利馆,楼前有一个花岗岩与不锈钢组合的雕塑,名为“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图案虽然抽象,但却不难理解:花岗岩代表“山”、扭曲的不锈钢线条则代表“水”。这个雕塑是水利65届学生赠给母校的,而胡锦涛正是这个班的。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清华园(中)二校门·大礼堂·图书馆·清华学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