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人为什么爱喝茶 之 正宗凉茶
(2013-03-03 09:13:49)
标签:
转载 |
2007年夏天,我受公司派遣,赴马来西亚宜家物流配送中心做了为期两周的实习,以便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期间,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个挂着“王老吉”招牌的小凉茶铺喝到了正宗的王老吉配方凉茶,大吃一惊,当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凉茶铺喝到的是王老吉与国内红罐、绿盒的凉茶,从口感和产品外观上完全不同。马来西亚凉茶铺采用的是洁白的小瓷碗盛装的、类似膏状的黑色凉茶,需用小勺子舀着喝(半流体)。经过品尝,发现其味道极苦,实在难以下咽。我勉强喝了一半就推到一边了……
现在总算明白了。原来“正宗凉茶”其实就是这种苦味膏状物。
凉茶的名称来源是“解凉”——应对的是“上火”问题。沿用中医的说法就是“清热解毒”。所以,凉茶这个名称就是对“一种可以解凉的类似茶的浓缩饮料”的简称或统称。
那么,什么东西可以解凉呢?答案:一些天然植物中的富含的带苦味的复杂有机物。天然苦味的来源很多,包括:黄连、苦瓜、莲子心等。金银花、野菊花、金石斛等都是。王老吉的配方就是来自广东本土的多种植物,经过熬制,形成的黑色膏状物,其本质是这些植物汁液经过长时间文火蒸发水份、浓缩可溶物后形成的苦味混合物。
广东人喝凉茶,其实际功效应该有三个:1、去火;2、消脂(减肥);3、去湿。究其原因,当然与广东的地域特点有关。广东地处中国南方、沿海,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由于天气炎热、衣着花费少,所以广佬们的钱主要花费在吃上面,一个早茶可以吃几百个品种,连续吃三五个小时。但人吃多了容易长胖,必须解决预防肥胖问题。
那么,什么是“上火”呢?根据中医的解释:“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其特点是:长痘、牙龈肿痛、咽喉不适,甚至口角溃烂,嘴唇长泡。还可表现为大便干燥、肛门炽热等。
问题来了,为什么凉茶能够解决“上火”等问题?原理何在?
答案是:凉茶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群体构成,从而解决“上火”问题。
众所周知,肠道是人体藏污纳垢之处,微生物巨多,种类复杂,是多种微生物竞争求存的场所。现在生物科技,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群落DNA图谱的研究,已经弄清楚了凉茶的作用和原理。研究表明:有一种嗜亚硝酸盐的微生物容易导致人类“上火”。原因很可能是这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含有某种毒素,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产生所谓的“内热”。
什么食物中亚硝酸盐多呢?答案:肉制品,特别是腊鱼、腊肉、腊肠、熏肉等。其原因在于:肉类中的氨基酸进行长时间的加工,容易氧化成亚硝酸盐。而食品工业中,为了使肉制品表面鲜红,也会人为添加亚硝酸钠等“食品添加剂”,使得这些肉制品看起来颜色鲜艳,让消费者误以为“新鲜”。
凉茶的作用就是,进入肠道后,抑制这类嗜亚硝酸盐的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其它微生物的种群数量,从而减缓“上火”症状。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
加多宝的成功,不过是将正宗的苦味膏状物改良成了味道甜、可以大规模兑水实现工业化灌装的商品,通过言简意赅的广告轰炸,于是迎来的市场的巨大成功……
王老吉广药版采用熬制。其中绿盒味道偏苦;红罐味道偏甜。
顺便再说几句:牛黄解毒丸中的牛黄,就是以牛胆酸为主的高浓度天然胆酸混合结块。味道极苦,用于杀灭人体肠道内的嗜亚硝酸细菌群的作用十分显著;凉茶是浓缩的天然植物汁液,而普通冲泡的茶源自茶叶,其苦味有机物的浓度远低于凉茶。因此,对付嗜亚硝酸细菌群,牛黄是核武器,凉茶是机关枪,而普通茶水是弹弓枪。针对的目标差不多,但三者的成分差异很大,功能和作用区别也很大。
没事多喝茶吧。
【王老吉的故事】
- “王老吉”是谁人所创?为何有如此盛名呢?
古早时,岭南大地高温潮湿,瘴气弥漫,很多人都发热,全身酸痛,胸闷,面色黄白。当地人们只能用针灸、刮痧、拔火罐等土方法来治疗,疼痛难忍又刮得人身上一排排黑红血印和癍痧,好端端一个人被弄得面目全非。
王老吉凉茶,据说是在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广东鹤山乡下一个名叫王泽帮(乳名王吉)的人为解决人们“上火”问题所研发。真正成名则与“虎门烧烟”的著名历史人物有所关联。
相传,当时两广总督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正逢暑天,整日奔波劳累,不幸中暑困热、咽痛咳嗽。随从人员请来名医开方,服药不见效果,病况日渐加重,上下十分焦急。结果有人找到了王老吉,药到果然病除。
- 不值钱草药,救人危难
于是,林则徐登门答谢,并问及姓名与所用之药。王老吉如实回答:“大家叫我王老吉,为你治病的是几味不值钱的草药。”林则徐不禁感叹:“药无分贵贱,不值钱的草药,煮成茶,足见奇效;并使人随到随饮,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贫苦百姓更能受益。”并且后来命人送来一个大铜葫芦壶,上面还刻上“王老吉”三个大金字。加上王老吉凉茶铺地处闹市中心,附近的码头工人、人力车夫、小贩、过往客商很多,但凡头痛身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口舌臭苦时,花两文钱就可喝上一碗凉茶均能消暑解渴、药到病除,因而门庭若市。
由于,大铜葫芦凉茶的功效显著,当地商会和街坊给王老吉送来了“悬壶济世,普渡众生”的牌匾。王老吉凉茶一传十、十传百,人人受益,直至今天,有口皆碑。后来干脆把这凉茶叫成“王老吉凉茶”,一代凉茶王就这样诞生了。
随后,王老吉的凉茶药方也流传到东南亚、香港、澳洲等地,为许多人带来健康,深受到华侨欢迎,至今历久不衰。王老吉凉茶诞生时是以水煎剂出现的,把药材加水煎煮后按碗销售,有需要的就站在柜台前饮用,过往的人十分方便,又俗称“水碗凉茶”。
- 水碗凉茶到颗粒包装
为了解决要饮用凉茶必需到凉茶铺的问题,王老吉的后代按处方的比例把药材分包出售,并以“榄线葫芦”为商标,称为大茶包。到了1940年左右,其后人再把药材按比例配好,再磨成粗粉,定量包装出售,称作“王老吉凉茶粉”,以节省煮药的时间,只要用开水泡一段时间或用水煮开两三分钟即可饮用。直至1987年后,又将凉茶制成颗粒冲服剂,名为“王老吉牌冲服凉茶”,方便携带和服用。
饮用凉茶要注意:
- 凉茶热饮效果更好
加热后更能起保健作用,一般人认为,凉茶一定是凉着喝,其实不然。广东传统凉茶有很多的种类和配方,分苦和甜两种,但是人们基本上都是热着喝。
夏季暑湿当道,广东人习惯喝热的凉茶,一是热茶更能喝完之后浑身出汗、清凉爽快;二是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广东凉茶性味偏寒凉,易损害人体的阳气和津液,如果把凉茶在冰箱里冰镇后饮用的话,不仅丧失了热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损伤胃肠。
- 不要喝隔夜凉茶
有许多人喜欢在临睡前,把凉茶料放进陶制带拎把的大茶壶里,一夜浸泡后格外清凉,第二天一家人能喝上一天。其实这样做是不健康的。任何茶都不要喝隔夜的,哪怕你用的是紫砂茶壶。
- 凉茶可煮可泡
最初古人饮茶,是把茶叶放到釜中煎煮,与现在的煎药法大致相同。到了宋代,随着品茶现象的普及,煎茶法才过渡为今天的直接投入茶碗、冲入沸水的泡茶法。凉茶亦可直接冲泡,但因为凉茶的配料较之通常意义上的“茶料”要特殊,大多带有功效性质,煮的话,更易发挥其效用。容器方面;玻璃壶、瓷碗、茶杯都可使用。
但要从茶料药性的最好发挥角度来说,建议还是使用那种古老的带盖泥陶壶最为适宜。一则不伤料,二则它装茶不馊,三则比其他容器更具备降温的作用,倒出来的茶水冰凉沁口。
- 心急喝不上凉茶
虽然凉茶只需煮5~10分钟时间,但要等它凉了再喝却要花半天工夫。有节约时间的办法,可以往煮好的凉茶里冲凉白开,这并不影响凉茶的功效。
- 凉茶也是药,饮用要节制
凉茶毕竟是药,要注意因人制宜,不能滥服。更不能作为保健药长期服用,不少病例是由于婴幼儿期间,过量服用药性苦寒之凉茶损伤脾肺之气所致。为此告诫人们,凉茶服用也有忌。脾胃虚寒、老人、小孩、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要慎服。即使是健康人,过度引用凉茶轻者脾胃不适,重者会诱发胃肠道疾病。